課間15分鐘落地首周 孩子的快樂回來了嗎?

海口市長彤學校學生在課間休息時間打乒乓球。受訪者供圖
春季新學期啟幕,海南中小學啟用新課表——課間休息時間從原來的10分鐘延長至15分鐘。省教育廳明確要求:義務教育學校課間休息時間不少於15分鐘,每天至少安排一次30分鐘的大課間活動,確保學生每日綜合活動時間不少於2小時。
這場“5分鐘改革”,絕非簡單的數字疊加。課間既是學生調節學習狀態、緩解疲勞的“緩沖帶”,也是社交互動、釋放天性的“窗口期”。如何科學利用這15分鐘,成為政策落地的關鍵。為此,海南將新規緩沖期設為整個學期,鼓勵各地學校結合實際情況逐步優化實施方案。
新規實施首周,這場“微改革”帶來了哪些改變,孩子們是否有時間玩耍,能否玩得安全又盡興?2月24日,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走進我省多所中小學,觀察政策落地初期的真實場景。
A
5分鐘,從哪來
大多數學校從大課間等長時段休息時間中拆分
2月19日清晨,在海口市瓊山區第四小學校門口,一位五年級學生睡眼惺忪,從母親手中接過書包,掏出一副黑框眼鏡戴上,邁步進入學校。
放眼望去,“小眼鏡”扎堆。預防“小眼鏡”,戶外活動是關鍵。
家住海口瓊山區的彭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孩子才讀四年級,眼睛已近視,學校作息時間剛調整時,她有點擔心課間時間延長導致放學時間延后,進而影響孩子的睡眠時長,但目前看,並無太大影響。同時,彭女士說,孩子也很喜歡新的作息表,因為“(課間)玩的時間變長了”。
延長課間,首先要解決“時間從哪來”的問題。
不少家長擔心:“放學時間是不是也要延長?”記者了解到,為了勻出課間一刻鐘,並同時兼顧孩子上下學、午飯等時間,很多學校可謂精打細算。
當前,絕大多數學校的課時不變,而是從大課間、午休等長時段休息時間中拆分,湊出“加長版課間”。
“考慮到海南天氣炎熱,我們將大課間安排在早晨,孩子們到校后先活動筋骨,便於盡快進入上課狀態。”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學德育處主任徐薇說,他們從40分鐘的大課間勻出10分鐘時間給小課間,這樣相對“無痕”的調配方式,既不會讓孩子明顯感覺長時段休息時間被壓縮,又能緩解小課間的匆忙。
“我們在課時總長不變的前提下,優化了自習課程安排,一方面延長課間休息時間,另一方面也確保教學任務如期完成。”海南華僑中學初中部教務主任李毅介紹。
除此之外,還有學校在上學、放學時間上作出調整。
“上學期要求8點前入校,現在提前到了7點50分,孩子和父母都得早起10分鐘。”受訪家長符女士說。
“學校早上第一節課提前了半個小時,為了保障孩子的睡眠,我們把他的睡覺時間也往前挪騰了半小時。”受訪家長鄭女士告訴記者。
對此鄭女士建議,各學科應合理搭配每天的作業內容,“比如今天語文多一點,數學和英語就可以相應少一點,多給孩子留出課后閱讀或與家長交流互動的時間。”
“總體來說,家長都非常支持這項舉措,增加課間休息時間能適當緩解孩子們的學習壓力,有益於孩子的身心健康。”鄭女士告訴記者,她更關心的是如何採取配套舉措,讓新規真正產生好的效果。
B
15分鐘,咋安排
如何使其成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
新規施行以來,不少家長對課間安排有了更高的要求與期待。
課間15分鐘騰出來了,如何用好?如何利用有限空間讓孩子們玩得盡興,使其成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
為提高課間活動的“含金量”,海南各校各顯神通——
在西南大學臨高縣博文學校,趣味運動隨處可見。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海口實驗學校的老師們集思廣益,根據不同年級劃分不同區域,巧妙利用校園各個角落,設計了跳房子、蘿卜蹲等多種游戲,並鼓勵學生自帶或使用學校提供的跳繩、毽子等器材開展體育運動。
海南華僑中學初中部將學生社團活動與課間活動相結合,課間休息時,魔方社開展魔方比拼、街舞社帶來課間街舞秀、吉他社上演走廊彈唱等。
傳統文化元素也被“搬”進“課間樂園”——海口市靈山中學教學樓下,女生們歡快地跳起了盅盤舞﹔五指山市毛道中心學校將竹竿舞納入大課間,清脆的竹竿敲擊聲響徹校園﹔在老師的帶領下,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的學生們做起瓊劇韻律操……
在一些空間有限的學校,老師們因地制宜拓展和開發活動空間,實現“小場地大體育”。
“學校利用走廊空間,讓高樓層學生進行原地跳等運動。接下來還將設計圍棋、象棋等益智類活動區域,豐富孩子們的選擇。”海口市濱海第九小學體衛藝處副主任杜文君說。
無論是戶外的蹦跳玩耍、大汗淋漓,還是室內的興趣活動、閉目養神,都是課間15分鐘的正確“打開方式”。
“如今的課間不再只是兩堂課的中場休息,希望它能成為學生自主發展的時間單元、校園生活的‘活力加油站’。”海口市長彤學校專職副書記姚實彥表示,該校將結合學生需求設置課間內容,讓學生盡享課間時光。
C
走出去,安全回
各校多措並舉擰緊校園“安全閥”
實際上,過去很多中小學之所以實行“課間圈養”,在於擔心學生出現安全問題。對此,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因噎廢食不可取,安全不該是禁錮的借口。”學校應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讓孩子既能快樂走出去,又能安全走回來。
“進一步加強校園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海南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董前程表示,在日常校園生活中,應向學生做好安全教育引導,掌握安全知識與方法技能。同時,加強學校場地器材的安全防護管理,做好校園運動安全事故處理方案,科學合理地處理校園運動安全問題。
為了消除安全隱患,三亞市第二小學按年級劃分不同區域,安排專職體育教師對每塊區域進行安全監督,並在每個樓層安排值日教師展開安全排查。
“我們還充分利用技術手段進行安全監管。”三亞市第二小學副校長冉文君介紹,班主任可以用手機連接教室多媒體設備,遠程監控班級情況。
各學校積極探索,多措並舉擰緊校園“安全閥”。
海口市玉沙實驗學校以安全教育開啟“開學第一課”,為學生“動起來”保駕護航﹔
儋州市那大第一小學師生組建兩支志願者隊伍,開展課間動態巡視,及時勸阻不安全行為﹔
海南華僑中學初中部、海口市三江中學等學校充分發揮“保潔+保安”的安全監督作用,加大對樓道、洗手間等重點區域的保障力度。
此外,不少學校還通過設置預備鈴、上課鈴等方式,細化課間管理,既讓學生在課間“放得開”,又確保課前“靜下來”,做好課間與課堂的過渡銜接。
D
多探索,講實效
既要合理規劃課堂,也要科學設計課間
看似短短5分鐘的延長,實則是育人導向在變革。目前,各地對於課間15分鐘機制還處在摸索和適應階段,海南的調整緩沖期為一個學期。
“課間時長小調整,事關孩子身心健康大變革,重點在落實。如果各學校只是在形式上,而不能真正從觀念上做出改變,那麼延長時間也只是‘新瓶裝舊酒’。”董前程表示。
記者走訪時注意到,目前在一些學校,拖堂現象仍然存在。
“老師拖堂,可能出發點是好的,大多數人的初衷是多給學生講幾個知識點,但拖堂容易適得其反。”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學教導處副主任林海霞表示,不佔用學生課間時間、杜絕拖堂等理念,已成為該校教師的共識。
為有效遏制“拖堂”行為,三亞市吉陽區丹州小學安排專人進行監管,遇到老師拖堂的情況會及時提醒。該校副校長周珍認為,積極引導教師轉變觀念,是真正將課間15分鐘落到實處的重要舉措。
“對老師而言,杜絕拖堂現象,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海南中學白沙學校初中部校長助理李絢麗說,這需要教師去思考和探索,如何提高課堂效率。
既要合理規劃課堂,也要科學設計課間。
一些受訪學生表示,課間活動安排要有度,應少點“精心規劃”,多增加自由活動時間。
“大課間由學校統一安排,小課間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在海口市長彤學校教務處主任林淑看來,延長課間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們走出教室,孩子們可以自主選擇各類游戲、活動,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同學聊聊天甚至遠眺發呆都行。受訪家長關先生認為,延長課間並非只是簡單地延長時間,允許孩子存在差異化,更有利於延展自我空間、學會規劃時間。
“學校不僅要組織教師積極參與課間活動設計,還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海南師范大學教授、基礎教育辦學管理部副主任趙欣欣則建議,以年級為單位設立學生自治委員會,調查學生活動需求,組織、管理評價年級學生的活動狀態。或者在班級與班級之間、高年級與低年級之間構建“拉手活動聯盟”,通過相互幫扶,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