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來了,聽女老師們說說她們的職業幸福感

人民網海口3月8日電 (記者李學山、孟凡盛)站在校門口迎接新學生、站在講台上傳授新知識、站在操場上加油鼓勁、站在馬路邊護航前行……對於很多初涉人世的孩子來說,小學老師是他們走出家門后的第一位向導。那麼,她們為什麼選擇這一職業,她們是怎樣和孩子、家長打交道的,她們最開心的事情是什麼?在一年一度的“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到來之際,我們和海口的兩位小學老師聊了聊。來,一起聽聽她們的職業幸福感。
王芮輔導學生讀課文。 人民網記者 孟凡盛攝
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學海甸校區教師王芮:
當老師是一個我和孩子們相互治愈的過程
王芮來到海南是她人生的一個“意外”,2020年,為了追隨男朋友的腳步,剛剛在深圳大學畢業的她將找工作的目光轉向了海南。她說自己運氣特別好,正巧當時趕上海口教育系統的校招,加上考題也“不算太難”,於是就順風順水地來到海南,並很快適應了從大學生到女老師的角色轉換。
在適應自己角色轉換的同時,王芮也在幫助剛剛跨入校門的孩子們適應從幼兒園到小學的教育階段轉換。她說,在幼兒園階段,老師的角色更像是一個“編外媽媽”,對孩子的各類事情都要管,但到了小學階段,孩子們不僅要學習新的知識,還要學習各類社會規則:“說白了就是讓他們適應‘規矩’,進而形成習慣,譬如說遵守課堂紀律、注重集體榮譽這些看起來比較簡單的事情,都需要一點點地灌輸給他們。”
王芮在上課。 人民網記者 孟凡盛攝
讓這位年輕的女老師最頭疼且幸福的事情是,出於對她的信任,這些剛開始融入集體生活的孩子很喜歡跟她打各種各樣的“小報告”,需要她出面當“判官”,斷“對錯”,在左右為難、糾結了半天之后,她也能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讓孩子們以班集體榮譽為重,並在各種文體活動中把相互打“小報告”的孩子安排到一個小組裡面,讓他們在齊心協力克服困難中成為朋友,進而為班集體貢獻凝聚力。
“孩子們的笑臉都是發自內心的,也從不會主動撒謊。”王芮說,跟孩子在一起是她最開心的事情。有段時間她休假,有孩子通過家長打電話跟她說:“老師你啥時候回學校啊,我想你了。”也有孩子在因病休息時,主動打電話跟她說:“老師我想來上學。”這些正向反饋也給了她更多的職業幸福感,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我和孩子們是相互治愈的”。而在孩子們肉眼可見的“從小苗到小樹”的成長中,她也深切感受了一個參與者的喜悅和成就感。
王芮在上課。 人民網記者 孟凡盛攝
在王芮看來,相對於男老師,女老師最大的優勢是更能夠和孩子共情,因為教育並非單純的教授知識,而是需要更多的情感傾注,和孩子有更多的互動和交流,進而引導他們實現積極向上的生長:“盡管現在AI教育方式很智能化,也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的門檻,但老師和學生的情感交互卻是它無法代替的。”
海口市長濱小學教師殷海麗:
跟每個學生和家長都處成朋友
一年級,她把孩子們迎進校門,陪著他們開始人生的新階段﹔六年級,她又目送著孩子們走出校門,看他們奔向更廣闊的天地。
六年的陪伴,有多少難忘的瞬間?又有多少印象深刻的故事?面對這個問題,殷海麗說,或許是太多了,也太長時間了,她一下子想不起來。在她看來,當一名合格的老師,更需要的是一份責任心,對每一個孩子負責,對每一節課負責,也就是對每一個家庭負責,對整個社會負責。她覺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六年時間下來,和學生、家長都處成了朋友。
殷海麗與學生們在一起。 受訪者供圖
殷海麗是一位本土成長的老師,已經有九年教齡。她當老師的目的很簡單,在上大學時,她得到過國家獎學金的支持,也喜歡老師這一職業,於是畢業后她順理成章地選擇了老師這一職業,希望以此來回報社會。
殷海麗的專業是英語,當老師后教的也是英語,這讓她可以充分把自己的特長運用到教學中。她從聽說入手,創設情景,同時設計游戲比賽,讓學生能快速進入英語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堂上,她有動作演示,有游戲鞏固,有聽音辯事物,有情感滲透,有趣亦有效,讓孩子們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習得本課的重點內容。同時始終以表揚鼓勵的語言來評價學生,“孩子們天性是喜歡被大人認可和欣賞的,你給他的正向反饋越多,他對你的課程也越投入”。
這些正向反饋不僅在課堂上,還在課間和課余。殷海麗在班級設計了積分獎勵制度,當孩子們在學習、生活上有了出色的表現,她會以請他們喝奶茶、看電影的方式給予獎勵,雖然有些家長覺得她這樣實在是太過於“寵”孩子,但她還是覺得,能夠讓孩子們快樂,就是自己這個職業最大的價值。就是這樣的快樂激勵,讓她帶的兩個班、將近100名孩子在英語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
殷海麗與學生們一起出游。 受訪者供圖
“很多家長接到老師的電話可能都會有點緊張,但在我這裡應該不會。”殷海麗說,六年的陪伴,不僅讓她和孩子們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和家長也相處得十分融洽。對於一些有著“反正孩子不會出國,學了英語也沒啥用”觀念,對英語課程不是特別重視的家長,她會特意用經常用到的英語詞匯、短句給他們“開小灶”,讓他們切身感受英語的重要性,進而支持孩子學好英語。在她的班上,補習英語的孩子是最少的,這是讓她特別驕傲的事情。
再厲害的家長,看到女老師也會客氣三分﹔而再調皮的孩子,看到女老師板起了臉,也會馬上變乖。這是殷海麗從業這麼多年的切身感受,她說,很幸運能夠從事這一職業,能夠見証很多孩子的成長﹔也很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夠通過這六年的陪伴,成為一隻隻展翅高飛的雛鷹,飛向遼闊的天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