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探秘海口國家高新區“國字號”綠色工廠

2025年03月11日17:39 |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小字號

海南亞洲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廠區樓頂光伏板發電,可覆蓋廠區25%的用電量。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海南亞洲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廠區樓頂光伏板發電,可覆蓋廠區25%的用電量。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人民網海口3月11日電 (記者符武平)位於海口國家高新區的海南亞洲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亞洲制藥”)是一家醫藥生產企業,其生產的“快克”感冒藥享譽全國。近年來,企業在環保創新、節能增效方面脫穎而出,於三月前獲得“國家級綠色工廠”榮譽稱號,是海口國家高新區建設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的標杆案例。

工人正在准備包裝物料。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工人正在准備包裝物料。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我們的綠色轉型是從這幾年開始的。”海南亞洲制藥車間主任杜娜告訴記者,從2023年7月開始,企業對復方氨酚烷胺膠囊(快克感冒藥)產線進行全面智能化改造,其產線於同年10月正式投產。新產線採用全自動化設備,每台機一小時可生產19200板成品,通過集成化處理,較此前人工操作效率大幅提升。2024年,企業又完成了快克膠囊生產車間包裝生產線的技術改造,節約電費能耗約20%。“過去依賴人工易產生膠囊廢棄、包裝耗損等問題,如今通過設備精准控制,生產流程中的能源浪費和材料損耗顯著減少,較原單線5人的配置精簡近半。”杜娜介紹。

位於海口國家高新區的海南亞洲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綠色生產車間。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位於海口國家高新區的海南亞洲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綠色生產車間。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記者了解到,在產線自動化程度提高的同時,海南亞洲制藥也在著手改造其他項目以達到廠區全面節能增效。首先是將各個車間的公用系統資源集約使用,實現電、水、氣能源共享,減少設備重復啟動的電力與水資源消耗。藥企的生產污水也是改造重點,在污水處理擴容上,企業升級處理設施,年處理能力提升至6億粒膠囊污水,其中2024年全廠總用水量超3萬噸,循環用水佔比提高至10%,相當於減少了600萬瓶礦泉水的使用。廢棄物處置上,企業與有相應資質的機構合作處理廢藥粉,並定期檢測污水處理重點指標,確保污水經處理后達標排放,避免環保“踩線”風險。

在生產包裝車間,機械臂正在完成產品打包。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在生產包裝車間,機械臂正在完成產品打包。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在廠區所有“向綠而行”的改革措施中 ,尤為顯眼的是已經完成的大樓樓頂光伏板鋪設,光伏總裝機容量達到1.2MW,年發電使用量約90萬度,可覆蓋廠區25%的用電量,助力用能系統進一步優化。海南亞洲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兩年集團加大戰略調整力度,明確提出“節能增效”核心目標,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技術升級,今年已完成包括拳頭產品快克系列的多條核心包裝生產線迭代,整體能耗較改造前節約20%。下一步將持續豐富產品管線,發揮國家級綠色工廠的引領示范作用,持續提升供應鏈減排能力,向淨零排放目標穩步邁進。

生產線進行全面智能化改造,讓生產提速。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生產線進行全面智能化改造,讓生產提速。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綠色工廠”是指實現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淨化、廢物資源化和能源低碳化的企業。在海口國家高新區,這樣的企業還有9家,其中4家為國家級綠色工廠。2023年12月,海口國家高新區成功入選生態環境部首批城市和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名單。自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海口國家高新區嚴格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於“向綠圖強、向新圖強”的指導意見,在培育綠色工廠、鍋爐低氮改造、食品廢水碳源替代、園區危廢固廢集中收集、制藥企業大氣污染物治理等多個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

綠色園區建設方面,海口國家高新區重點圍繞企業創新和減污降碳開展工作,通過挖掘企業一線創新亮點,梳理創新方法,在醫藥行業打造減碳樣板工程。2023年至2024年已完成38台套鍋爐改造,每年減少約25噸二氧化碳排放,成為全省首個完成此項工作的城區。另外,海口國家高新區建立了危廢收集轉運中心,從源頭上減少危廢危害,投入使用后將釋放1.2萬噸轉運能力,助力企業實現約1.5萬噸焦炭產量。

今年,海口國家高新區繼續推進綠色工廠和綠色園區建設,計劃新增4至5家企業,助力其實現10%到20%的節能降碳目標,並持續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創建工作,把綠色工廠培育作為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抓手,加大減污降碳典型經驗和優秀案例宣介力度,以點帶面、示范引領,全面推進園區低碳工業園區建設,為海南自貿港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提供“高新樣板”。

(責編:蔣成柳、席秀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