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一號發射工位首發告捷,發射場一期能力建設全面完成

海南商業航天加速“起飛”

劉冀冀
2025年03月13日07:57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海南商業航天加速“起飛”

  3月12日凌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再次被點亮。萬眾矚目之下,長征八號遙六運載火箭從一號工位騰躍升空,直指蒼穹,奔赴浩瀚太空。

  這是繼去年11月30日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二號工位首發成功后,一號工位實現首發成功,標志著該發射場已具備“雙工位、多型號、高頻次”發射能力,后續將進入常態化運行階段。

  沿著火箭加速刺破夜空的璀璨光軌,海南正以“向天圖強”的戰略擘畫藍圖,探問蒼穹——依托自然稟賦和自貿港開放政策優勢,以稀缺的發射場資源,帶動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構建和“航天+”產業發展,在浩瀚天宇書寫著商業航天的壯麗篇章 。

  創下多個“首次”

  發射能力加速形成

  2022年,國家批准建設我國第一個商業航天發射場,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有限公司成立。從動工建設到雙工位投用僅32個月,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用“商發速度”回應了各界的期待和關切——

  2024年11月30日晚,我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二號發射工位點火起飛,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短短3個月后,3月12日,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一號工位實現首發成功。

  對此,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處長盧亮亮說,這標志著發射場一期能力建設全面完成,補齊了我國商業航天發射能力的短板。

  首次實現加注后前端無人值守﹔首次採用擠壓式噴水降溫降噪﹔首次使用地面排導於中型液體火箭﹔首次實現二級全過冷液氧加注﹔首次實現測控系統自主可控……多項創新,多個“首次”,讓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時,兼顧質量和效率。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張國棟介紹,一號發射工位採用改進型“三垂”測發模式,可實現“7天發射、7天恢復”的高密度發射能力。

  “一號工位形成發射能力后,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執行的發射任務將更加多樣化。”文昌航天發射保障有限公司總經理首俊明說。

  距離一號工位不遠處,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二期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包括商業航天指揮控制中心,三號、四號液體火箭發射工位等。

  “今年,還將建設測控系統、布局海上回收場、完成常態化發射任務。”海南國際商業航天發射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天梁透露。

  構建“航天+”

  打造產業發展新引擎

  具備了“向天圖強”主引擎,海南正式駛入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的快車道,努力打造千億級的商業航天產業集群。

  作為海南自貿港重點園區之一,文昌國際航天城正在重點圍繞“三鏈”,即火箭鏈、衛星鏈、數據鏈,打造航天產業集群及“航天+”產業,布局建設星箭產業園,加快建設衛星超級工廠,火箭裝配廠房已具備保障合練任務能力。

  文昌國際航天城內,處處是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火箭衛星產業園加快建設,進一步提升衛星及火箭部件的研發與制造能力,實現“出廠即發射”﹔衛星超級工廠建設刷新進度,將於今年底竣工並下線首顆衛星,形成年產千星的批產能力﹔全國唯一的航天超算中心——文昌航天超算中心已投入使用,構建了以“天上拍”“地上收”“雲上存”“超級算”“量子傳”“政企用”為關鍵節點的航天大數據鏈。

  截至今年2月底,已有超700家航天相關企業和機構入駐文昌國際航天城——以國家航天局、航天科技集團火箭院、中國科學院空天院、中國星網集團為“鏈主”的產業生態,已在海南逐步形成﹔26家衛星產業集群企業簽約入駐文昌國際航天城,星際榮耀、天兵科技、星河動力等一批商業航天企業在文昌加速布局。

  與此同時,“航天+”產業正在加速構建。文昌市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文昌市正謀劃推進航天主題公園等重大項目落地,加快推動航天科普中心、航天觀禮平台等航天旅游項目建設,打造“航天旅游之都”。

  此外,圍繞商業航天的配套服務產業生態也在海南逐步形成。今年3月,海南省首個航天應用技術產業學院成立,將探索“航天+國際化+人工智能”復合型人才培養路徑,開啟商業航天“產教融合”新篇章。

(責編:吳佔桂、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