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海南省不斷破除各種“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

民企在海南,隻管放心干

記者 李夢瑤
2025年03月17日07:52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民企在海南,隻管放心干

  在海口國家高新區的海南遠程新能源商用車工廠,工人在總裝車間趕訂單。 資料圖

  3個多小時的對話中,絕大多數發言時間,留給了民營企業。

  這是海南省營商環境建設廳於3月6日舉辦的一場開門納諫的政企對話會,10家企業受邀赴會,民營企業佔據了九席。“活動一開始,話筒就被交到了我手中。”萬特制藥(海南)有限公司總裁郭夏率先發言,這讓他直言“感受到了尊重”。

  從“唱主角”到“先發言”,細節處處可見:海南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

  當作“自己人”,自然要辦好“自家事”。從“主動問需”到助企“卸包袱”,再到堅持“一碗水端平”……將視線由會場內轉向會場外,海南扎扎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不斷破除各種“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無不傳遞鮮明信號:民企在海南,隻管放心干!

  A

  眼裡有活 從“企業找服務”到“服務找企業”

  一家“小公司”,也能約見“局長”?起初,白沙好名氣茶葉有限公司負責人洪文明心裡沒底。

  洪文明介紹,隨著公司業務擴張,亟須進行廠房擴建,“其中涉及的政策、手續太多,讓我實在有些找不到方向。”

  洪文明的煩惱,是不少民營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對相關政策、辦事流程不熟,遇到事情不知道該怎麼辦。

  2024年7月,海南上線“政企約見”系統,建立起“企業點名、有約必見”的溝通機制。“在提交約見工單后,我很快就收到了回復。”洪文明還記得,當天,白沙黎族自治縣資規局局長陳鼎華為其進行了詳細的政策解讀、業務指導,“不到半小時,問題都得到了解答。”

  讓民營企業的事更好辦,前提是找得到人、進得了門、說得上話。

  建立“政企約見”機制、設立“民企接待日”,舉辦“政企面對面”早餐會、“營商老爸茶”茶話會等系列活動,企業服務專員配對服務……近年來,海南各地各部門持續建立健全政企常態化溝通機制,為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開辟出高效、精准的“綠色通道”,一條條民企呼聲得到回應,一樁樁發展難題得以化解。

  “項目建設周期比預期提前了一年。”海南大勝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林說,得益於民營企業重點簽約項目全鏈條閉環式服務機制,該公司的紙漿模塑環保餐具智能研發生產基地項目獲得相關政府部門全程跟蹤服務,實現“拿地即開工”“竣工即投產”。

  “缺水、缺電、揚塵問題都解決了。”海南利人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李樹民說,得益於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大調研大服務專項行動,企業服務專員送服務上門,將該公司火龍果種植基地面臨的煩心事“一站式”打包解決,火龍果增產又增收。

  從“企業找服務”到“服務找企業”,是角色轉換,更是換位思考。

  “海南切實做到了急企業之所急、想企業之所想,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不斷改善。”正如海南龍利跨境電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軍所言,黨和政府的堅定支持,是民營經濟實現更好發展的最大底氣。

  B

  手中有招 讓“企業呼聲”轉化為“政策回聲”

  每年11月1日,是“三亞民營企業家日”。時間如此安排,有何寓意?

  三亞市委、市政府相關負責人曾作如此解釋:按照慣例,每年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集中在12月中下旬召開,三亞市兩會在次年1月上旬召開,將“三亞民營企業家日”定在11月份,是為了更好地收集企業家的相關建議,將之與上述重要會議有效銜接。

  一個細節,見証海南態度:不僅把“民企事”當“自家事”,更讓“自己人”參與“自家事”。

  幾天前,海南省營商環境建設廳舉辦了一場政企對話會,三份待出台的優化營商環境領域重要文件,被擺在了參會企業面前。

  “政府部門是真正站在了企業這一邊!”在海南現代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事業發展中心總裁王饒穎看來,政府部門制定涉企政策時主動向企業問計求策,定能極大提升企業對政策的“獲得感”。

  當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成為涉企政策制定的源動力,越來越多“企業呼聲”也不斷轉化為“政策回聲”——

  辦事流程能不能更方便?作為我省首個享受到“項目直通車”改革紅利的企業,海南宏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熊海水有切身體會,“項目從簽約拿地到辦理施工許可,全部手續僅用了7.5個小時。”

  從“項目直通車”到“高效辦成一件事”,從涉企告知承諾事項不斷拓展到市場准入承諾即入,再到組合使用“承諾辦”“容缺辦”“免審即享”,海南持續優化政務服務水平,為民營企業投資創業大開“方便之門”。

  要素保障能不能更有力?不再為“融資難”而苦惱,海南嘉新包裝有限公司總經理胡丁得到了想要的答案,“通過儋州洋浦智慧金融綜合服務平台,我們累計貸款了1000多萬元。”

  從智慧“金融超市”緩解企業“融資難”,到“土地超市”破解項目“用地難”,再到惠企政策網上“兌”,海南持續提高生產要素保障服務水平,用好政策“工具箱”,為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固本強基”。

  經營成本能不能再降低?隨著海南持續落實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海南華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為受益者之一。2024年,該公司享受增值稅加計抵減3100萬元。

  從讓企業應享盡享稅惠紅利,到減半計收貨物港務費,從推行用電成本支持政策“免申即享”,到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海南多舉措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助力民營企業“輕裝上陣”。

  C

  心中有尺 “一碗水端平”讓民企吃下“定心丸”

  去年,海南萬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線上投標方式,成功中標瓊海市實驗小學綜合樓擴建工程項目。“投標‘不跑腿’、交易‘不見面’。”在該公司總經理顏利看來,“機器管招投標”,不僅讓企業節約了時間和資金成本,也讓交易過程更公開、更透明了。

  不求“優待”,隻盼“一碗水端平”,這是不少民營企業的共同心聲。

  從實施全國首部公平競爭地方性法規《海南自由貿易港公平競爭條例》,到出台《關於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以制度保障,以舉措落實,海南不斷強調著一個原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讓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

  前不久,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查處並公布一起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某職能部門限制分管機構自主選擇承保企業、保險經紀機構的權利,排除、限制了相關市場的競爭,最終被要求整改。

  “我們建立了全國首個公平競爭委員會工作機制,全面開展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存量政策措施清理,並優化審查機制,從源頭上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競爭的政策。”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堅持“一碗水端平”,既要競爭公平,也要平等保護。

  因借款糾紛,海南某民營企業名下一套工業廠房遭法拍。在轄區法院的努力下,該廠房以遠高於評估參考價的價格成交,該公司償清債務、稅款之余,增添一筆流動資金。既維護申請執行人合法權益,也不忽視企業作為被執行人的合理訴求,這讓該企業財務經理殷某頗為動容。

  為民營企業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有所為,也有所不為。“我省創新開發上線涉企活動統籌監測系統,規范政府部門入企調研、執法、檢查、報送數據或材料等活動,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省營商環境建設廳副廳長肖文透露,一年來,企業已超百次對政府涉企活動說“不”。

  政府堅決對“區別對待”說“不”,企業敢於對“過度打擾”說“不”,如此坦蕩態度,正是民營企業在海南敢闖敢干的最大底氣。

(責編:蔣成柳、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