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海南省加快探索復合利用林下空間拓展農民增收渠道,發展林下空間130萬畝,總產值達60億元——

一畝林地“種出”三份收入

記者 孫慧 通訊員 李霖明
2025年03月20日07:01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畝林地“種出”三份收入

近日,春雨綿綿,在黎母山的橡膠林地裡,每日都有膠農忙碌的身影。他們忙的卻不是割膠,而是採收種植在橡膠林下的柊葉。

柊葉又被當地人稱為粽葉,是海南粽子的主要包裹材料。整個黎母山鎮供應了海南近半的粽葉需求,近期每日都有採購商前來採購。

“別小看一片葉子才賣一毛錢,我們村的粽葉一年能賣出800多萬元。”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鎮南利村,村委會副主任楊勝介紹,橡膠林下套種柊葉,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增加農民收入,南利村成立合作社,組織農戶擴種柊葉超5000畝,每戶農戶年增收1萬元。

南利村是海南探索復合利用林下空間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海南各地看好林下“錢景”,加快發展林下經濟,深入挖掘林下資源,讓綠色變為農民致富、鄉村振興的“金色”。

林下空間大有可為

白沙黎族自治縣牙叉鎮南仲村的橡膠林下,紅托竹蓀、虎乳靈芝、赤靈芝等菌類作物長勢喜人。

“虎乳靈芝一年能種兩茬,管理得好的話,畝產能達到650公斤,產值1萬元。”白沙立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菌菇種植基地管理負責人符勉智說,該基地的菌菇種植全程不使用農藥化肥,廢棄的菌棒還能改良土壤結構。該基地產品點對點銷往北京等地的醫藥公司,經常供不應求。

白沙位處海南島中部核心區,是全國第二大民營橡膠種植大縣。近年來,白沙加快探索發展生態循環的林下經濟產業,在橡膠林下套種益智、粽葉、食用菌等特色產業超14.5萬畝,逐步實現萬畝億元產業規模和發展效應,膠園從割膠年畝產收益1200元轉變為實現“橡膠+”林下經濟,年畝產綜合效益2萬元以上。

海南森林、林地資源豐富,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發展空間。據省林業局統計,全省可用於發展林下經濟的相對集中林地面積876.6萬畝,2024年全省林下經濟總面積130萬畝,開展林下經營尚有較大潛力。

我省高度重視林下經濟發展,並出台系列政策支持。2023年,省林業局牽頭完成了全省林下經濟“一張圖”繪制,並在調查摸底基礎上扎實開展增量擴產工作。2024年以來,《海南省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2024—2030年)》印發,明確了全省林下經濟發展布局、重點任務和階段性發展目標,全省林下經濟發展有了“路徑圖”。

此外,省林業局通過制定技術手冊、開展業務培訓、建立專家庫、統計林下經濟相關數據等多種措施全面推進林下經濟產業快速發展。

立體復合經營助力鄉村振興

群山之間,層林底下,一畝土地,多份收益的復合立體型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正在瓊州大地悄然興起。

在瓊中營根鎮加釵村,黎藥種植示范園負責人李良珍告訴記者,該種植示范園利用橡膠林、檳榔林下空間種植五指毛桃、雞血藤、石斛等16種藥用植物,每畝林地可年增收近3000元。

在萬寧市北大鎮尖嶺村的橡膠林地裡,翠綠的山蘇菜(鳥巢蕨)茁壯成長。該村黨支部書記黃家全介紹,這種山蘇菜一年四季可採摘,每斤售價約30元,已經銷往我省多個市縣的高檔餐廳。

按照《海南省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2024—2030年)》劃分,依據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和資源特色,將海南島分為東部林禽、林特發展區,南部景觀利用發展區,西部林菌、林草發展區,北部林花、林禽發展區,中部森林康養發展區五個林下經濟發展區進行布局,明確不同區域的發展重點和特色。

“隻要利用好我們當地的生態環境和林下資源,實現產業興、農村強、農民富不成問題。”黃家全說,山蘇菜是附生型蕨類植物,喜陰且不需要太多的人工增加肥料。在經過一番考察后,該村又在山蘇菜種植基地裡養殖廣地龍(蚯蚓),落地的橡膠樹葉、山蘇菜樹葉腐質可作為廣地龍的飼料,而廣地龍可疏鬆土質改良土壤,又能促進山蘇菜的生長,這種“林下三層立體經濟”發展模式,可實現生態、經濟效益雙贏。

三產融合迸發強勁動力

在白沙青鬆鄉南藥分揀中心,一筐筐從種植基地運送過來的虎乳靈芝、赤靈芝等菌類農產品擺放在工廠的清洗區域,工人們忙著稱重、清洗和挑選打包。

南藥分揀中心是青鬆鄉發展林下經濟產業中的重要項目,可實現菌菇、益智等農產品的分揀、烘干、脫殼和包裝,形成一體化流水生產線,推動提升當地的林業農產品附加值。“分揀中心每天可烘干益智、菌菇等產品13噸,年產3000余噸,附加值約900萬元。”南藥分揀中心加工廠廠長柏賢雄介紹。

近年來,我省鼓勵各地加快延長、完善林下經濟產業鏈,培育“林下經濟+”新業態,推進林下經濟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提高林下經濟產業效益。

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神玉島景區,熱帶雨林、湖泊溪谷、古木南藥等景觀吸引了不少游客。“我們景區將產品和活動主要與當地的黎族苗族特色文化、中醫康養理念相結合,打好森林康養牌,讓更多游客在返璞歸真的體驗中感受人與自然和諧之美。”神玉島文化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周越介紹。

森林旅游產業與林下經濟產業的深度融合,為森林景觀綜合利用注入動力。在保亭、三亞、五指山等多個市縣,當地利用森林景觀和林地資源發展森林康養、森林研學、林家樂、農家樂等文旅產品,持續推動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

據統計,2024年,我省林下經濟發展總面積130萬畝,與2023年相比面積翻番,產值達到60億元。

根據《海南省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2024—2030年)》提出的發展目標,到2030年,海南全省林下經濟發展面積500萬畝,年產值達280億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轉化探索多種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海南摸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正向著這個可持續發展方向前行。

(責編:蔣成柳、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