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港政策助力 金雨海洋智慧漁業產業園“鏈”通漁業新未來

人民網儋州4月8日電 在海南自貿港政策賦能下,儋州市峨蔓鎮的金雨海洋智慧漁業產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正以科技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為核心,打造國家級智慧漁業示范基地。作為耕海牧洋(海南)投資有限公司的核心項目,產業園通過政策紅利、科研創新與海陸聯動模式,實現產值快速增長,成為海南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杆。
海南自貿港的稅收優惠與通關便利政策,為產業園突破傳統漁業瓶頸提供關鍵助力。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免,引進高端人才可獲個人所得稅優惠,降低運營成本。自貿港“先進口再隔離”的種質資源政策,使產業園從全球10余個國家和地區高效引進珍貴種質資源,隔離周期從兩周縮短至場內臨時隔離,提升種苗存活率與研發效率。據了解,產業園目前已成功破解東風螺DNA序列,通過分子育種技術培育出長速快、抗病強的新品種,計劃3∼5年內推出國家級東風螺新品種。
東風螺養殖車間。金雨海洋智慧漁業產業園供圖
產業園依托廈門大學、浙江大學等頂尖科研機構,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平台。與廈門大學共建聯合育種中心,融合傳統家系選育與基因編輯技術﹔與浙江大學合作開發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將東風螺養殖水體日交換量降至20%,節水率達80%。此外,產業園首創“海陸接力”模式——陸基育種育苗、深遠海網箱養殖、陸上精深加工,形成閉環產業鏈。目前,產業園已建成5萬平方米現代化廠房,擁有3萬方循環水養殖系統,2024年9月試運營的首批產品將於今年3月上市,預計年供應優質苗種1億尾,滿產后產值可達6億-8億元。
東風螺育種車間。金雨海洋智慧漁業產業園供圖
產業園以“科技+產業”雙輪驅動,創造社會效益。一期項目直接投資6億元,規劃總投資30億元,力爭五年內產值突破50億元。通過“聯農帶農”機制,產業園已直接創造300個就業崗位,間接帶動500人就業,助力周邊村民增收。同時,產業園融合休閑漁業與全域旅游,依托環島旅游公路開發科普觀光、生態度假等多元化產品,推動漁業與文旅產業協同發展。
面對高質量發展要求,產業園提出兩大戰略方向:一是推動漁業“進園區”,以工廠化、規模化取代傳統散養模式,計劃二期項目於今年動工,重點優化海陸聯動抗台風能力﹔二是深化大數據與AI應用,構建可追溯的智能養殖體系,提升食品安全管控水平。耕海牧洋(海南)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靳波表示:“漁業規模化進程將比畜牧業更快,未來3∼5年,現代化養殖模式有望徹底改變行業面貌。”(記者毛雷、實習生王騫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