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亞太游艇之都”,三亞憑什麼能?

李夢瑤
2025年04月17日07:55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亞太游艇之都”,三亞憑什麼能?

  “千艇之城”迎大展!

  這幾天,全球游艇界的目光齊聚鹿城——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首次在三亞分設國際游艇展區,吸引20余個國家的62家企業攜150余艘游艇亮相。

  4月15日,在三亞國際游艇展區啟航儀式上,三亞郵輪游艇協會向全球游艇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及政府部門發出《游艇產業三亞倡議》,呼吁以三亞為支點,共建開放、創新、可持續的游艇產業生態圈,探索中國游艇產業國際化發展新路徑。

  可以看到,正從“千艇之城”邁向“亞太游艇之都”的三亞,雄心盡顯。但我們不禁也要問,三亞憑什麼能?

  ——先天優勢足,這裡是獨一無二的“天選之地”。

  在三亞,這樣一道風景國內罕見:一艘艘游艇魚貫而出,排隊穿過三亞河入海口,奔向蔚藍大海。遇到出海高峰期,從碼頭到游玩的海域,甚至需要半小時左右。

  2024年,三亞游艇出海12.79萬艘次,接待游客超90萬人次。

  三亞“艇”熱,離不開“老天爺賞飯吃”:宜人的氣候、漫長的海岸線、優質的港灣、澄澈的海域,讓三亞擁有發展游艇產業的天然優勢。無論是盛夏還是暖冬,在這裡,全年幾乎超過350天可游艇出海游,實現“出海自由”。

  ——后天發力猛,這裡是名副其實的“產業高地”。

  約16.68萬平方米,這是此次消博會三亞國際游艇展區的總面積,包括主會場三亞國際游艇中心,以及三亞鴻洲國際游艇碼頭、三亞半山半島帆船港兩個分會場。

  分會場上再設分會場,且場館並非臨時搭建,而是現成的游艇產業配套設施,足見三亞游艇產業“家底”之堅實。

  完善碼頭泊位等硬件設施,打造包括游艇租賃、游艇銷售、賽事展會等9個品類在內的產業鏈條,逐步形成“游艇+婚紗攝影”“游艇+深海潛水”“游艇+研學”等多元海上消費場景……近年來,三亞持續強優勢補短板,通過做大產業市場、降低消費門檻,推動“游艇+”經濟加速升溫。

  從“一艘游艇”到“一條產業鏈”,如今,三亞登記游艇總量達1415艘,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千艇之城”。

  ——發展潛力大,這裡是敢為人先的“政策窪地”。

  舉辦國際游艇展,三亞並非首次。每一次,展會陣容都可謂相當強大。比如,去年底舉辦的第二屆三亞國際游艇展,吸引10個國家和地區的45個品牌、50家參展商參展,首發首秀的新品佔展品比例超10%。

  緣何展商能拿出如此誠意?正如一游艇公司銷售負責人所言,企業期待通過來三亞參展,更好地打開市場。

  資本的嗅覺向來敏銳。從率先落地全國首個“入境免擔保”“零關稅游艇”“五年以內游艇進口”三重政策,到出台《三亞市游艇旅游服務規范》等制度標准,再到推出游艇過戶“一次辦,不停航”改革試點,實現游艇過戶期間不停航……

  一系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制度創新、政策突破,持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無疑為國際游艇資本涌入三亞提供了保障。

  截至目前,三亞已集聚了7300余家游艇相關企業,佔全國總數的22.7%。三亞也先后獲評年度最佳游艇發展城市、最佳游艇旅游城市,游艇旅游頭部城市的地位日益凸顯。

  誠然,與美國邁阿密、摩納哥等世界知名的“游艇之都”相比,三亞游艇產業剛起步,但這也意味著巨大的增長潛力。

  業內人士預測,中國游艇消費市場有萬億元級規模潛力。國務院去年印發的《關於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也提出,激發改善型消費活力,鼓勵郵輪游艇等新業態發展。

  當市場迫切呼喚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的文旅消費供給,已構建起“游艇+”多元海上消費場景的三亞,無疑站上風口。

  正是基於如此發展勢頭,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支持打造三亞“亞太游艇之都”。幾天前剛剛印發的《海南省提振和擴大消費三年行動方案》,也在“旅游消費提質擴容行動”專章中再次提出打造三亞“亞太游艇之都”。

  既有市場方興未艾、產業格局漸成、政策催化不斷的疊加優勢,也有與國家大力提振消費的政策導向、海南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的戰略定位的同頻共振,可以期待,從“千艇之城”邁向“亞太游艇之都”的三亞,還將迸發出更澎湃的藍色動能。

(責編:吳佔桂、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