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我國首個適宜濱海鹽漬地大面積推廣種植水稻品種在三亞選育成功

記者黃媛艷
2025年04月23日07:12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我國首個適宜濱海鹽漬地 大面積推廣種植水稻品種在三亞選育成功

4月22日,耐鹽高產優質雜交稻新品種“箐兩優3261”現場觀摩與成果轉化交流會在三亞舉行,此舉標志著我國首個適宜濱海鹽漬地大面積推廣種植品種成功選育。

我國有近15億畝鹽鹼地,具備種植水稻基本條件的鹽鹼地約1億畝,濱海鹽漬地病虫害嚴重,急需抗虫耐鹽鹼的新品種。“箐兩優3261”是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的重大創新成果,2024年通過國家審定,具有比較高的耐鹽性和豐產性﹔在全生育期3‰—5‰鹽脅迫下,平均示范畝產突破400公斤﹔在非鹽地表現高產穩產、優質廣適,平均畝產達650公斤,適宜在鹽鹼地與非鹽鹼地上同步推廣,具有較高的轉化應用價值。

為確保培育的新品種高產、多抗、廣適,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團隊從2022年開始先后在多個華南濱海鹽漬地建立示范基地,以“箐兩優3261”為核心,配套節水控鹽、綠色豐產、調理改土等關鍵技術,在3‰鹽脅迫下實現平均畝產突破400公斤。2023年,在深汕合作區土壤鹽度3‰生態條件下,該團隊通過“播前快速改土培肥、水肥耦合、精准控鹽、穗期外源化學調控”生產全流程管理技術,實現“箐兩優3261”早、晚季產量平均突破每畝500公斤,兩季畝產超1100公斤,為濱海鹽漬地利用提供了高產、高質水稻解決方案。

“‘箐兩優3261’在樂東土壤鹽度3‰的鹽漬地示范種植多年,畝產可達450公斤,而且易管護。”海南農樂南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仕明說。

“‘箐兩優3261’不僅適合鹽漬地種植,也適合在非鹽地推廣。2023年至2024年,該品種參加湖南、湖北、福建、廣東、海南等地新品種展示,非鹽漬地常規條件下種植的平均畝產達650公斤。”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唐文幫透露,今年該團隊計劃在沿海鹽鹼地安排25個示范點,在湖南、江西、湖北及華南非鹽鹼地及中低產田安排30個示范點,推廣種植面積約5萬畝,全面展示新品種的特點和適應性。

(責編:蔣成柳、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