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金鉗子”賣出好價錢 海口冬季小龍蝦產業成為鄉村振興新引擎

2025年04月28日14:48 |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海口4月28日電 (記者毛雷、李學山)為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推動本地特色“稻漁經濟”產業科學發展,充分挖掘新型農業生態經濟鏈,提升海口冬季小龍蝦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帶動海口生態農業、品牌農業、品質農業的發展。4月26日,海口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在瓊山區大坡鎮田心村開展以“冬季小龍蝦 海口最有‘鉗’”為主題的海南(海口)冬季小龍蝦產銷對接活動。

這場集產業推介、品牌發布、產銷對接、農旅體驗於一體的盛會,不僅展現了海口冬季小龍蝦產業的蓬勃生機,更折射出海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路徑,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生動實踐。

91745661070_.pic_hd

產銷對接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產銷對接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錯季優勢,海口小龍蝦激活熱帶農業新動能

近年來,小龍蝦逐漸成為國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是深受大眾喜愛的水產品,但養殖受氣候影響,每年10月以后產量逐漸減少。得益於獨特的熱帶資源優勢、憑借科學的生態養殖模式,海口冬季小龍蝦開始火爆於國內市場冬季至初春市場。

在“蝦王”比拼現場,一隻重達95克的“巨無霸”小龍蝦引發陣陣驚嘆,成功獲得“蝦王”稱號。這隻來自海口鑫蓮農業有限公司養殖的冠軍蝦與一起參賽的小龍蝦們在隨后的慈善拍賣中共以9888元高價成交,拍賣款項當即全額捐贈給海南(海口)特殊教育學校。

“這不僅是重量的比拼,也是愛心的傳遞,更是海口冬季小龍蝦優良品質的呈現。”現場競拍到“蝦王”的愛心企業代表說。

海口冬季小龍蝦廣受歡迎。主辦方供圖

海口冬季小龍蝦廣受歡迎。主辦方供圖

“蝦線清晰、個頭大、品質好,是我們那市場的‘尖貨’。”現場來自成都的客商張奇志說:“去年11月,聽說海口冬季小龍蝦在武漢一上市就立即售罄了,所以今年我要抓住這次機會,爭取給成都市場多簽一些意向訂單。”

這次產銷對接活動上,20多家來自全國各地的小龍蝦客商,都是為了海口冬季小龍蝦配額訂單而來。2024年,海口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便開始帶著海口冬季小龍蝦北上,多次走訪武漢、上海、成都、香港等地進行推介,一年時間,便打通了覆蓋多個省市的銷售網絡,帶著養殖戶們前后共簽下了近5000萬元的訂單。

產銷對接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產銷對接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科技賦能,海口小龍蝦產業發展有了核心驅動力

“要精准調控溫度、環境、營養、雌雄配比等要素,進行種苗繁育技術研究,建立適宜本地區的種苗生產技術體系,才能滿足海南冬季小龍蝦養殖業對蝦苗的旺盛需求。”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冬梅正在現場開展技術分享。

科技創新是海口冬季小龍蝦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海口冬季小龍蝦的出圈,離不開科技創新技術支撐,近年來,王冬梅扎根農村、帶著農戶、守著田地,並帶領團隊在調控小龍蝦性腺發育方面取得了突破,團隊負責的海南省重點研發項目“海南省小龍蝦種苗繁育技術研究與示范”也正穩步有序推進。

王冬梅指出,“海口冬季平均水溫保持在18-25℃,小龍蝦生長周期較內地縮短20%,我們科學養殖,創新技術,小龍蝦不僅生長快,活力好,肉質更是飽滿緊實。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上市窗口期,正好填補全國市場空白,價格可達內地旺季的3倍。”

恰恰是這一得天獨厚的季節差優勢,讓海口小龍蝦成為名副其實的“冬季黃金鉗”。

海口市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海口在探索稻漁綜合種養、打造特色農業品牌的道路上不斷突破,通過“稻蝦共養”“稻蝦輪作”生態種養模式,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綠色循環發展,土地效益得以顯著提升,既保障了糧食安全,又讓冬季小龍蝦成為農民增收的“金鉗子”。

從“單打獨斗”到“握指成拳”,產業聯盟重塑農業生態

活動現場,隨著紅綢落下,“海口冬季小龍蝦養殖聯盟”和“海口供銷冬季小龍蝦育種育苗研發中心”正式揭牌,海口供銷小龍蝦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標志著海口冬季小龍蝦產業從分散經營邁向集團化發展。

海口冬季小龍蝦養殖聯盟成員單位的馮漢勇說:“通過統一養殖技術、統一質量標准、統一銷售平台,實現現有農田的保值增值,大幅度提高農民收入。”

值得關注的是,活動中,海口市供銷集團與江蘇盱眙龍蝦產業公司現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海南自貿港政策紅利下,雙方約定將在小龍蝦育種育苗研發及供應、養殖技術推廣、成品銷售及品牌建設、深加工等領域展開全方位深度合作,共享小龍蝦發展成果。

在現場海口冬季小龍蝦配額協議簽約環節中,海口供銷小龍蝦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宣布今年將新增1300畝蝦塘產量,並分別與武漢小龍蝦協會、邁諾亞跨境電子商務(海南)有限公司(香港市場)、四川省成都好惠鮮農業有限公司(成都市場)達成年度共40萬斤配額協議。截至4月底,該公司共實現6150萬海口冬季小龍蝦產值。

“這不僅是商業合作,更是對‘南蝦北銷’產業新格局的積極探索。”武漢小龍蝦協會會長陳俊發評價道。

產銷對接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產銷對接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海口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按現行價格,1畝稻蝦田綜合收益可達1萬元左右,是傳統水稻種植的10多倍。他們規劃兩年內發展3000畝基地,帶動100多戶農戶增收。

更深遠的意義在於,這種特色產業正在重塑鄉村人才結構,本地年輕人開始專注學習“稻蝦綜合種養”立體循環模式。

“種一季稻、養兩造蝦,現在通過海口供銷的平台搭建,我們的蝦能直供外地各大市場,年收入比進城打工翻了一番。”今年新加入海口冬季小龍蝦養殖戶行業的馮裕增語氣裡是對這一產業未來發展滿滿的信心。

(責編:蔣成柳、席秀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