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州海峽的“擺渡人”:全國勞動模范黃劍的堅守與奉獻

“我們這行,越是過節,我們越不能閑著。”5月5日,五一小長假最后一天,看著逐漸回落的過海高峰,全國勞動模范、海南海峽航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劍總算有時間接受記者採訪,講述自己瓊州海峽“擺渡人”的故事。
逐夢遠洋,鑄就堅韌品格
黃劍的故事,始於對大海的無限向往。生於海南,長於海南,父母的言傳身教讓他自幼便懂得了責任與擔當。懷揣著成為一名船長的夢想,他毅然離開家鄉,考入上海海事大學,畢業后踏上了遠洋運輸的征程。
黃劍工作照。受訪者供圖
在“安龍江”輪上實習的日子裡,黃劍經歷了從青澀到成熟的蛻變。十二年間,他的足跡遍布五洲四海,航跡橫跨三大洋,面對過海盜的威脅,經歷過惡劣天氣的考驗,但正是這些經歷,鑄就了他堅韌不拔的品格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2012年,帶著對家鄉的深情與對航運事業的熱愛,黃劍回到了海南,加入了海峽股份,成為了瓊州海峽客滾運輸的一員。
從遠洋到近海,從大船到客滾船,角色的轉變並未讓他有絲毫懈怠。面對新的挑戰,黃劍迅速適應,他深知瓊州海峽對於海南乃至國家戰略的重要性,決心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為這片水域的發展貢獻力量。
全國勞動模范黃劍。受訪者供圖
創新驅動,破解運輸難題
2018年春節,瓊州海峽出現了67年未遇的罕見連續大霧,導致船舶停航、數以萬計車輛、旅客滯留。當時,黃劍所在“鸚哥嶺”輪是瓊州海峽春運水路運輸的主力軍之一,待大霧散去,“鸚哥嶺”輪迅速投入生產,春運期間共安全輸運256個航次,安全運送進出島旅客約2萬人次,進出島車輛4908輛次,保障旅客平安過海。
抗霧保運雖然取得了勝利,但過海難、過海亂的混亂局面,讓黃劍決定“做點什麼”。
作為省人大代表,黃劍結合多年在船工作經驗,通過大量的調研和走訪后,在2018年海南省人大會議上提出了《關於推動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解決過海慢、過海難》的建議,得到海南省領導的高度重視。在兩省政府、中遠海運集團牽頭下,瓊州海峽南北岸一體化整合的序幕正式揭開。2020年6月,國務院將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
在他的努力下,瓊州海峽航運資源整合順利推進,實現了49艘船舶的“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運營”,大大提升了運輸效率和服務水平。
一絲不苟,筑牢海峽安全底線
在新能源汽車日益普及的今天,黃劍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趨勢,並積極投身於新能源船運輸的探索與實踐。他親自帶隊,深入全國多個碼頭,調研了20余艘平板駁船,最終篩選出符合要求的船型,完成了2艘平板駁船的購置與改造,實現了瓊州海峽電動汽車平板駁專船運輸的突破。
這一舉措不僅為新能源汽車的過海運輸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方式,也彰顯了黃劍對綠色發展的深刻理解和堅定踐行。
瓊州海峽是台風頻發的海域,防台風工作一直是航運安全的重中之重。黃劍憑借豐富的航海經驗和深厚的專業知識,首創了“機動防台”機制,通過實地觀察、數據分析和科學決策,有效應對了多次台風襲擊。
在2024年超強台風“摩羯”來襲時,他更是連續48小時堅守崗位,親自指揮船舶避台,確保了船舶和人員的安全,實現了“雙0”目標,即船舶0損壞、人員0傷亡。
在黃劍看來,航運事業不僅僅是經濟的支撐,更是民生的保障。他始終將旅客的需求放在首位,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優化運輸流程。同時,他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黃劍的故事,是瓊州海峽航運事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新時代勞動者精神的生動體現。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責任與擔當,用汗水與智慧書寫了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