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海南環保世紀行活動開展
省人大常委會圍繞紅樹林保護情況開展執法檢查

根據省人大常委會年度監督工作計劃,近日,省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海南省紅樹林保護規定》執法檢查暨2025年海南環保世紀行活動,對《海南省紅樹林保護規定》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
檢查組先后前往東方、儋州、臨高、澄邁、三亞、陵水、文昌、海口等市縣開展實地檢查,了解《海南省紅樹林保護規定》實施以來,海南各市縣在紅樹林保護管理體制、配套制度、資源公布、保護修復、資金保障等情況。
在走訪中,檢查組發現,各市縣政府和相關部門圍繞紅樹林保護修復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營造紅樹林1887公頃。但結合相關法規要求來看,公眾對紅樹林的保護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日常巡護還有待加強。
檢查組指出,紅樹林是生態“國寶”,要從講政治的高度推進紅樹林資源保護各項工作,確保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落地落實,完善機制、鞏固成果。要全面摸清底數,堅持規劃引領。要加強紅樹林資源監測、巡護,及時掌握紅樹林資源動態變化。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拓寬資金籌資渠道,為紅樹林的保護和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要積極開展紅樹林資源的合理利用,讓群眾切身感受到保護生態的好處,自發自覺參與紅樹林保護工作。
檢查組強調,要盡快對紅樹林資源權屬依法登記造冊,確認所有權或者使用權,開展紅樹林產權管理。要依據確權情況,盡早出台本地的紅樹林資源保護專項規劃,以規劃指引保護工作。要充分利用科技賦能紅樹林保護的精准監測和管理,為部門決策提供依據。要有序推動外來紅樹植物清理修復工作,促進沿海紅樹林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要努力爭取中央資金、社會資本等的參與,積極拓寬紅樹林保護的資金籌資渠道,要將生態“資源”轉化為“資產”,積極研究、推進紅樹林碳匯開發,紅樹林濕地自然科學教育、旅游等開發性工作,努力把周圍居民融入紅樹林發展中,提高群眾收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