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來臨,海南城市如何消暑納涼?

夏日裡,在海口、三亞游玩了幾天,游客梁明發現,海南很多地方通風條件特別好,林蔭道也很多,“在烈日下和在樹底下或者建筑裡完全是兩種體感,沒有想象中的熱。”
“海南有一些比較好的避暑措施,比如說三亞動車站外的風雨連廊,可以遮陽擋雨﹔海口動車站的地下通道,避免了過馬路暴晒,我覺得這都是城市建設中民生理念的體現。”每周奔波於海口、三亞兩座城市的市民洪春燕,對於兩地交通樞紐位置的降溫納涼設施非常熟悉。
2024年以來,海南全面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在海口、三亞、儋州、澄邁等市縣開展“清涼城市”建設試點,以生態系統化思維,從生態空間布局、建筑形態布局等層面探索城市降溫策略,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宜游。
優化冷源地,構建清涼廊道
高溫天氣、夏秋季風、城市密集建設與空氣濕度等多種因素疊加會造成高溫問題,尤其是海口這樣相對規模較大的城市,常年存在“熱島效應”。
“城市開發建設中會碰到冷源不完善、風廊不順暢等情況,會形成‘熱島’的城市組團,這是城市熱環境優化工作的重點區域。”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工程師陳曉偉介紹,在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等單位牽頭下,我省成立專家組研究了最熱城市組團、最熱城市街區、最熱城市建筑形態與建造技術,以問題為導向,研究制定“清涼城市”規劃技術導則,指導解決城市熱環境問題。
如何解決城市裡的“熱島效應”?我省彰顯生態系統觀念和全局思維,統籌城市生態空間規劃和利用美麗河湖建設、江河生態修復等重大工程,優化、疏浚城市江河、濕地公園等冷源地系統,布局、構建清涼、通風的廊道,用順應自然的方式,結合人工干預,減少城市密集區的熱量積蓄。
家住西海岸片區、工作在國興大道附近的海口市民周明斌,明顯感覺到夏天居住在這兩個片區有著不同的體感。“我家毗鄰五源河濕地公園,一開窗就能看到公園裡的河流、綠樹,明顯感覺到家裡風更大些,更涼快些。”
水系貫通全城的三亞,則是結合美麗河湖項目建設,在三亞河兩岸建設清涼、通風的廊道,基於風環境模擬明確清涼廊道指引建設范圍,提升廊道防洪排澇海綿韌性,適度加固防風林帶,優化濱水植被,依托清涼廊道貫通慢行碧道,利用行道樹保証連續遮蔭環境。
打造更多“清涼城市”街區
在海口市龍華區友誼國貿城,海口市民梁女士牽著小狗在半戶外連廊下散步﹔在三亞市迎賓路路口的安全島,遮陽棚讓行人舒心地等待綠燈﹔在儋州市環灣新區鄰裡中心廣場,綠植牆和雨棚遮蔽陽光,讓游人收起了遮陽傘……
高溫天氣一定程度上阻擋了海南人民享受戶外生活、激活城市“煙火氣”的腳步。為此,在“清涼城市”建設中,我省設計推介不同的“清涼城市”街區典型應用場景,包括清涼居住社區、清涼公建街區、清涼開放綠地、清涼綠色交通等,結合城市更新、共享綠地、口袋公園建設等對城市不同區域進行“微改造”,提高城市的舒適性、韌性和可持續性。
在清涼公建(含商業)街區,通過落實適宜高寬比、立體步行網、隔熱外立面與熱輻射吸收措施,實現公建街區涼爽透風。比如友誼國貿城參照騎樓的設計理念,沿著原有建筑邊緣加建有蓋頂棚,在分散的建筑二層之間架設蓋廊橋,構建商業建筑之間的立體連接網絡,形成活力連續的遮蔭步行空間。
在清涼開放綠地區域,提倡利用冷空氣循環、水資源蒸發、喬木遮蔭、熱輻射阻隔,營造舒適的清涼綠地系統。比如正在建設中的南渡江河口右岸生態修復項目,通過修復現狀駁岸、濕地,構建與城市相連的生態連廊,保護城市大型自然冷源,以及河口右岸水系、綠地等濱江開敞空間,形成沿南渡江海口段的城市通風廊道。
為支持和鼓勵更多城市在建設項目融入“清涼城市”建設理念和內容,我省各相關部門也連續出台與“清涼城市”建設的相關政策文件,比如《關於進一步促進我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中明確住宅建筑底層設置架空層用作通道、布置綠化小品、居民休閑設施等公共開放空間的,其建筑面積不計入計容面積﹔《關於支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對原有建筑加裝連廊、電梯等配套設施,允許增設的地上停車庫、配電房“下改上”等不計入容積率。
全面建設綠色低碳城市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高溫熱浪已成為環境挑戰,長遠來看,能解決的有效辦法就是降碳。在“清涼城市”建設中,海南全面融入綠色低碳理念,積極“碳”索城市降溫的策略。
位於海口江東新區的海南能源交易大廈,每四層樓即有兩個戶外空中花園,在樓中辦公如同置身植物海洋。建筑外立面採用外循環雙層呼吸式幕牆系統,相比單層的玻璃幕牆降低62.4%的熱量,超白玻璃透光率達到91.5%以上,能降低整棟建筑的熱量損失和採光成本,保持室內舒適度。
近年來,海南通過採用綠色建材、綠色建造方式建設“會呼吸”的綠色建筑,讓建筑本身實現節能減排。2024年,全省新建民用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佔比已達到90%以上。
汽車尾氣是碳排放“大戶”。海南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使用,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助推新能源汽車市場“升溫”,實現城市碳排放“降溫”。2024年,海南省推廣新能源汽車12.2萬輛,同比增長17.7%,完成年度目標的122%,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全國第一 。
“海南‘清涼城市’的建設,是在充分借鑒新加坡、紐約、廣州等地規劃建設經驗下,系統梳理我省氣候條件與城市建設特點推進的,旨在有效降低炎熱氣候對海南經濟和社會的不利影響,提升城市街區活力,著力改善城市形象。”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專項規劃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到明年底,我省將建設一批小切口、見效快、有溫度、可復制的示范性項目,形成可復制的經驗和案例,並在全省范圍逐步有序推廣“清涼城市”建設,進一步提高城市宜居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