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境種苗有條件免於口岸檢疫採樣”業務落地三亞
屬海南自貿港首單

近日,一批用於科研的甜菜種子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在海關的監管下,該批種苗免於實施口岸檢疫採樣,隨后直接轉運至三亞崖州灣創新發展中心有限公司ISTA實驗室,該企業前期已通過海關的實驗單位資質考核。這標志著海南自由貿易港“進境種苗有條件實施免於口岸檢疫採樣”政策首單業務正式落地。
為服務海南自貿港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建設,經海關總署批准,《海口海關關於海南自由貿易港進境種苗有條件實施免於口岸檢疫採樣有關事宜的公告》於今年3月發布,對注冊在海南自貿港且符合條件的進口單位實施“免於口岸檢疫採樣”便利政策。即符合條件的企業進口用於特定用途的種苗,經口岸海關現場查驗未見異常后,可免於在口岸進行檢疫取樣,但種苗后續必須嚴格限定於申報用途,使用結束后所有材料須實施無害化處理。
“這批種子主要用於在實驗室做檢測,對樣本完整性要求很高。”三亞崖州灣創新發展中心有限公司ISTA實驗室負責人蔡迪韋表示,“過去開展業務時,因口岸檢疫採樣可能會導致樣品數量不足,進而影響檢驗檢測的完整性和國際檢測能力驗証工作的開展。現在有了免於口岸檢疫採樣新政策,海關提前對接,進境種苗‘無損通關’直達實驗室,可以有效促進種業CRO等新業態發展。”
海口海關動植物檢疫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免於口岸採樣”政策是海關監管模式創新的深度實踐,通過精准風險評估、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及閉環無害化處理要求,在確保生物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了“管得住、放得開”,對於特定用途種苗在全國范圍內首次實現了“無干擾”式監管,將為自貿港種業科技創新注入新動能。
下一步,海口海關將持續完善配套監管方案,依托智慧海關建設,提升風險研判與全程溯源能力,在嚴守安全底線的基礎上,推動更多惠企政策落地見效,全力支持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高質量發展,為國家種業振興和海南“南繁硅谷”建設貢獻海關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