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海口市民參與社區減塑行動,培育綠色生活習慣——

“無塑購物”,順手解環保“算術題”

周曉夢 通訊員 符傳輝
2025年07月06日08:23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無塑購物”,順手解環保“算術題”

7月5日,恰逢周末,海口市大園社區居委會會議室裡,一場與眾不同的“兌換”正在進行。一早就趕到現場的市民王莉莉,手中有張特別的卡片——那是她過去近1個月時間裡,自帶購物袋去菜籃子社區平價菜店的打卡記錄。當天,她用這份堅持,換回一個嶄新的“無塑海洋”專屬菜籃子。

  “這竹編籃子好看實用,比一次性塑料袋強!”王莉莉提著用打卡記錄兌換來的菜籃子,笑容在臉上漾開。她和多位參加活動的社區居民一樣,剛剛完成“無塑海洋”社區減塑行動的重頭戲——“21天菜籃子養成計劃”。

  “今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我們正式啟動‘無塑海洋’社區減塑行動,通過實施‘21天菜籃子養成計劃’,建立消費者打卡兌換機制,引導公眾積極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無塑海洋”行動發起人呂淑果說。

  7月5日,就是這場由海南省生態環境廳指導,省環境科學研究院聯合海口市生態環境局、海口市菜籃子產業集團及海口市灣長制事務中心共同推出的減塑行動的兌現時間。

  過去近1個月,共有22位參與者完成累計21天“無塑購物”,並進行打卡記錄。王莉莉即是其中之一。

  “上個月,我無意中走進一家菜籃子菜店,店員說籃子是漁民編的,打卡就能送,我心想這太好了,我就爭取堅持21天打卡完成。”憑著一股“想盡辦法、辦法想盡”的認真勁兒,王莉莉順利完成打卡目標,這個過程也給她傳遞了一種習慣的力量。

  另一名參與者楊然心說,21天讓她意識到,環保並非宏大敘事,而是可以很日常。“其中有幾次差點沒完成打卡,但孩子都養成習慣了,出門就問我‘去買菜打卡了沒’。”她還提到,這會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影響,讓他們從小知道要愛護環境。

  少用一個塑料袋,就是給大海減負。會議室屏幕上,“無塑海洋”宣傳片畫面流動,蔚藍海水漂浮塑料垃圾、受困海洋生物的影像觸動人心。

  “按平均每人每次用3個一次性塑料袋來算,22×3×21=1386,那大家每人總共少用了1386個塑料袋,按概率初步計算,那就有可能減少139個塑料袋流入海洋中。”呂淑果現場給大家做了道算術題,在她看來,每個人少用一個一次性塑料袋或許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順手小事就是環保大事”。

  “‘21天菜籃子養成計劃’,是一種綠色生活方式的開啟,同時也是綠色理念的傳遞。”活動現場,海南省生態環境廳海洋處副處長趙媛點明活動深意,“菜籃子養成計劃”將源頭減塑理念,巧妙嵌入居民最高頻的生活場景——買菜,這看似微小的舉動,實際上向參與者自身及其家庭成員傳遞了減塑意識。

  海口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三級調研員宋延巍也表示,環保理念隻有扎根社區、融入日常,才能真正煥發生機,希望大家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將綠色環保的種子播撒到更多人心中。

  減塑不再停留於口號,而是化為社區裡真切可感的生活選擇。日頭漸高,活動散場。王莉莉、楊然心等社區居民代表,提著新兌換的竹編菜籃子步出社區會議室。

  從漁民到市民,這些竹編菜籃子,將在王莉莉等居民手中,踏上新的“愛海護海旅程”——從一個竹編菜籃開始,守護蔚藍海洋的行動,由遼闊的岸線逐步漫向日常生活場景。

(責編:吳佔桂、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