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海南全力推動人才薈萃之島建設,營造尊才、愛才、重才良好氛圍

激活人才引擎 自貿港澎湃前行

記者 黎鵬
2025年07月10日07:52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激活人才引擎 自貿港澎湃前行

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高新區,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科研人員在對設備進行維護。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程龍 攝

吳維炎帶著研究生開展科研實驗。受訪者供圖

達科拉與大豆育種專家韓天富交流。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彬 攝

如何著力破解“產業缺人才,人才缺產業”的結構性矛盾?近日,海南省13個重點產業園區被授予校企實習實踐基地和見習基地。這些基地將切實落實“穩就業”舉措,發揮溝通橋梁作用,推動招聘前置,以實踐教學、實習鍛煉等方式提升高校學生就業競爭力,為園區企業培養真正適配的高素質人才。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人才要素是自由貿易港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最關鍵變量。近年來,海南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全力推進“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緊扣引才、育才、用才全鏈條全環節集中發力,人才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逐年提升,人才奔涌、共建自貿港的生動局面正加速形成。

高位發力

完善人才政策體系

2月5日,春節假期后的首個工作日,海南省人才大會在海口召開。這場“新春第一會”發布了海南自由貿易港人才薈萃之島建設方案,不僅為全省做好未來一個時期人才工作提供了具體的路線圖和任務書,更傳遞出了海南渴望與四海英才共赴未來的鮮明信號。

方案明確了6個方面18項重點任務,重點聚焦“4+3+3”海南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和“五向圖強”,充分發揮“三度一色”資源稟賦優勢和開放政策制度優勢,堅持“全省一盤棋”,強化吸引集聚人才的平台載體建設,全方位引進培養用好人才,進一步壯大人才隊伍,優化人才結構,推動海南建成人才薈萃之島。

今年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海南各行各業對高素質人才愈發渴求,社會各界對人才政策賦予法治剛性的渴望和呼聲也越來越高。特別是面對全國各地千方百計增強對人才吸引力的形勢,如何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努力在“搶人大戰”中奪得先機,成為擺在海南面前的重要課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5月28日召開的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海南自由貿易港人才發展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圍繞堅持引育用並重、突出對外開放和合作、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注重人才使用激勵機制創新、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已於6月1日起施行。

“《條例》深入總結海南自由貿易港人才工作的有效做法,聚焦破解人才發展中的堵點難點問題,全面借鑒國際國內人才工作先進經驗,著力構建具有海南自由貿易港特色的人才制度體系。”省委人才發展局局長官業軍表示。

著眼急需

提升人才引進質效

今年2月,由省委、省政府主辦的海南省2025年春節返鄉人才對接會在海口舉行。活動發布崗位總數累計超過1萬個,250家涵蓋航天、能源、物流等行業的企事業單位到場招賢納士,引得各路求職者紛至沓來。

“我相信有不少在外地高校就讀的海南學子和我一樣,都希望能夠在學成歸來后為自貿港建設貢獻力量。”求職者曾興井認為,春節返鄉人才對接會舉辦的時機非常好,讓大家能夠趁著假期在家前來尋找心儀的崗位。

“我們緊盯人才流動特點和重要時間節點,啟動全年引才活動。”省委人才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開展春節、暑期返鄉人才對接會外,還組織用人單位赴廈門等5城18所高校舉辦“小分隊進校園”精准招聘,並常態化開展“海南學子·就在海南”留才行動等招才引智活動。

如何提升引才工作質效?海南著力提升人才供給和產業發展的耦合度,以及與崗位需求的適配性,推動人才與用人單位實現雙向奔赴——

圍繞種業、海洋、航天、數字經濟、旅游五大領域補鏈延鏈、優化升級的戰略需求,提出規模化引才、分領域精准引才、以賽為媒引才等舉措,部署開展專項行動﹔

發布“4+3+3”重點產業人才需求目錄,征集一批具有典型性、緊缺性和指導性的崗位信息,引導人才資源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

深入實施“四方之才”匯聚計劃,組織金融、工信、科技、教育等各領域申報平台,大力實施領軍人才、團隊人才、國際人才、柔性人才引進項目。

深耕沃土

大力培育本地人才

2023年入選首批南海新星醫療衛生人才后,澄邁縣中醫院副院長吳維炎牽頭組織院內人才成立創新工作室,專門從事中醫藥和黎族醫藥研究。

在吳維炎的帶領下,團隊多名成員參與編寫黎醫藥相關著作,挖掘研發出黎醫特色外治法及產品“沉艾灸”,並創新性改良中藥傳統劑型膏方,研制出中藥香囊5種以及院內協定膏方10個。

“作為海南首批中醫專業免費定向培養的中醫生,我一直對海南本土的黎族醫藥情有獨鐘。南海新星項目為我開展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讓我自身的科研能力不斷提升。”吳維炎說。

在積極引進四方英才的同時,海南也在下大力氣培育本土人才,最大限度挖掘和開發現有人才的潛能。通過統籌實施“南海”人才開發計劃,做好做優南海育才項目,全面實施產業人才成長項目、接續開展“技能自貿港”和博士后培養等專項行動,強化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管理工作,著力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式、多元化的人才培養體系。

此外,我省還進一步優化產業人才培養模式,推進職業院校與重點企業深入合作,建設一批現代產業學院,圍繞國際旅游、航空、免稅與跨境電商等領域成立一批職業教育集團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通過設立“訂單班”“冠名班”等方式,培養契合產業發展需求的產業人才。

鋪路搭台

助推人才各展所長

去年11月,中國農業科學院聯合非洲科學院發起成立中非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非洲科學院前院長菲利克斯·達帕雷·達科拉被全職引進到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工作。

“我是外國人,但我不是外人,我願為海南出份力。”達科拉說,海南與非洲同屬熱區,氣候和農業類型相似,園區開放包容的科研環境和快速匯聚的創新資源特別適合全球種業合作。

同樣是在去年,海南醫科大學(海南省醫學科學院)研究員谷浩離開哈佛大學醫學院,來到海南工作。

“我主要從事造血干細胞、白血病干細胞干性維持的代謝和微環境調控機制研究,聚焦從根源上理解並治愈血液系統惡性疾病。”谷浩說,在他看來,海南聚集了全國各地的候鳥人群,本地長壽老人也不少,這為他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臨床研究樣本庫。

海南堅持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千方百計成就人才,努力讓人才在海南自貿港建設發揮更大作用、體現更大價值,通過搭建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省級重點實驗室等多層次高能級科研平台,讓人才有用武之地。同時新增經營主體快速增加,也為高質量就業提供良好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海南統籌推動“人才建功自貿港”、人才特派員助力自貿港建設、人才支撐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等專項行動落地實施,為廣大人才施展抱負提供廣闊平台。

“為整合人才資源、發揮團隊共建優勢,我們探索建立人才特派員‘一項目一組團’工作機制,通過整體組團、多人合作、資源共享等方式,組建起25個組團實施項目和41個儲備項目,項目涵蓋農業、旅游業、數字經濟、石化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重點產業領域,實現全省18個市縣全覆蓋。”省委人才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說。

隨著人才工作的成效逐漸顯現,我省尊才、愛才、重才的良好氛圍愈發濃厚,各類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結構不斷優化,釋放出磅礡力量。2018年4月至今,全省已累計引進各類人才88.6萬人,預計將於年內如期實現“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百舸爭流、千帆競渡、萬馬馳騁的瓊州大地,正成為各路英才創新創造、奮發有為、建功立業的“詩與遠方”。

(責編:蔣成柳、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