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免保銜接”“先入區后報關”等創新舉措提升監管效能,促進免稅品銷售便利化
倉儲調撥降本一半 通關時間縮短三成

當一款進口化妝品成“爆品”,熱銷到“手慢無”,中免海口國際免稅城面臨“甜蜜的煩惱”——產品賣得太好,想要及時補貨,卻不能及時上架。
海口國際免稅城物流部倉庫副經理池雨含深知痛點所在:按照傳統的調貨模式,免稅企業從境外供應商進口,得走跨境長途物流,時間久,可能平白消耗寶貴的熱賣窗口期。
如何讓免稅商品流轉“快起來”?海南創新“免保銜接”模式進口免稅商品,率先落地海口綜合保稅區,政企聯動探索全新的免稅品物流新模式,促進免稅企業內外貿互轉,更好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免保銜接”業務模式已由海關總署向全國綜合保稅區進行復制推廣。
如今,在海口綜保區中免海南國際物流中心,這個重點園區中的“園中園”已實現蛻變:一個園區,“保稅”與“免稅”兩種狀態無縫銜接,實現免稅物流、保稅物流、跨境物流三種供應鏈功能融合,內外貿更加自由便利,為離島免稅產業提檔升級發展注入新動能。
保稅免稅商品在物流園自由“跨界”
俯瞰中免海南國際物流中心,一座座主打白色的鋼結構場棚錯落有致排列,儼然多功能物流綜合體,總建筑面積達10萬平方米。這裡十分繁忙,每天一箱箱免稅商品從這裡裝車,前往海口國際免稅城,直到深夜仍燈火通明,確保貨暢其流。
“‘免保銜接’業務新模式落地后,免稅品可以提前送達保稅區,進入物流中心倉庫,當企業需要時再直接‘進口’到免稅店。”池雨含介紹,現在通過保稅轉免稅的方式便利流轉,保障在售商品的多樣化,提升物流效率,有效減少了時間和物流成本。
新模式新在哪?
海口海關所屬馬村港海關監管一科科長劉廣威告訴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免保銜接”創新將區內免稅品監管倉庫的智能卡口與海關監管系統等相關聯,支持企業提前通過保稅方式儲備貨源。通過充分發揮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優勢,海關可根據企業需求在區內完成保稅、免稅品互轉的有效監管。
由於保稅貨物在稅收上享有特殊待遇,這些貨物在進口時,可以暫時免除關稅和其他稅費的繳納。大批量備貨時,將大大節省企業資金的佔用,提升企業免稅品經營效率,減少企業配套倉儲及調撥成本。在高效轉化和有效監管下,免稅企業貨物可以先以保稅形式進行儲存,日后根據需要,可以轉為免稅、線上和一般貿易。
“免保銜接”還帶來新利好——在銷售環節,企業可按需靈活調撥,實現保稅貨物和免稅貨物高效銜接互轉,開展一般貿易、跨境電商或免稅品等多方式、多渠道的進口銷售,讓企業能夠靈活調整經營策略,拓寬銷售渠道。
“現在一個物流園區內,免稅品可實現自由‘跨界’。”劉廣威表示,根據海關監管相關規定,對因滯銷或經營調整等原因未能銷售的免稅品,免稅企業以往必須退運出境,將會增加一系列成本。新模式實施后,企業可將免稅品直接退運回到海口綜保區后轉為跨境電商或有稅商品方式銷售,打通了免稅企業滯銷商品退運出境或轉其他方式銷售的堵點,解決了企業經營的后顧之憂。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海口綜保區“免保銜接”業務共計1648份報關單,同比增長141.72%,成交數量超194萬件,貨值約16.37億元,貨值同比增長68.5%。
免稅品上新還可以更快
從進口口岸到貨架,免稅品上新速度還可以更快。
“目前國內主要施行傳統的‘先報關后入區’串聯通關模式。”劉廣威說,由於境外相關供貨方的供應鏈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以香化類為主的消費品常不同程度出現到貨溢短裝、信息傳輸錯誤等問題。以中免為例,往年入關申報與實到貨品差錯率約5%。
海口海關在海口綜保區推廣實施免稅商品“先入區后報關”通關模式,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允許企業先行辦理提貨入區作業,企業在倉庫內進行理貨和申報,縮短貨物在口岸的停留時間,大幅減少因倉促理貨產生的申報差錯問題,幫助貨物快速通關,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倉儲配套、貨物調撥成本節約50%。
先入區后報關,不僅是流程重塑,更帶來實實在在的降本增效。中免(海口)國際免稅城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現成介紹,得益於離島免稅監管服務創新,該企業物流效率提升近35%,通關時間縮短三成,免稅品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
不僅如此,海南率先實施免稅化妝品電子標簽,實現一碼掃“身份”,全程無紙化檢驗放行,有效地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維護市場秩序,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今年上半年,海口海關在海口綜合保稅區監管免稅品貨值超60億元,699萬件免稅品通過“先入區后報關”實現快速通關,蘭蔻、海藍之謎、聖羅蘭等7家國際知名品牌的化妝品享受到無紙化檢驗的便利。
此外,海口海關還創新實施“集中+自動”審單模式,實現免稅品“即到即報即審即放”,讓免稅品從倉庫“出得快”,審單效率提升60%。通過無人機配送免稅品實現全國首例海關常態化監管低空運輸應用場景,不斷壓縮免稅品配送時長,讓免稅品在路上“跑得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