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餐具邊角料=貓砂?這道題,海口國家高新區環保企業會做!

人民網海口7月20日電 (記者牛良玉)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一次性可降解餐具,在生產過程中切割所剩余的邊角料能做什麼?7月17日,人民網記者在海口國家高新區園區企業海口市裕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口裕同環保”)找到了答案——植物纖維貓砂,它不僅擁有不亞於市售貓砂產品所具有的低粉塵、結團快等產品特性,與餐具“同根同源”的它,還能做到可降解。
“目前我們主銷的產品以環保餐具為主,原料主要是植物纖維,從甘蔗渣當中提取,本身就是‘廢物利用’,植物纖維貓砂是我們去年一次有益探索。”海口裕同環保負責人花杰介紹,一次性可降解餐具的原料在切割后由於無法再繼續制成餐具,往往選擇廢棄,將其制作成植物纖維貓砂,無疑是原材料的最大化利用。
與此同時,海口裕同環保也正積極探索從更多的植物做成植物纖維可降解餐具。“每年公司的研發投入都在不斷加大,我們的研究院一直在研究椰殼、秸稈等是否可以將其制作成植物纖維餐具,以及量產可行性等課題。”花杰說。
2020年,《海南經濟特區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規定》頒布。同年,總部位於深圳的裕同環保敏銳察覺到海南自貿港建設與“禁塑立法”所帶來的市場機遇,決定落戶海口國家高新區雲龍產業園。
“當時我來到這裡的時候,還是一片荒草地,交通也很是不便,海口國家高新區的企業秘書為我們提供了保姆式的服務。清楚地記得,從拿地到開工我們僅用了5天時間,行政審批效率很高,使得項目建設周期進一步縮短。”花杰這樣評價園區的營商環境:海口國家高新區真正做到了“有求必應”“無事不擾”。
在企業投產后,海口裕同環保的產值連年遞增,95%以上的產品銷往歐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2023年產值3600萬、2024年產值近9000萬,今年公司有了更加遠大的目標——1.3億。對於“兩頭在外”的生產企業而言,真正堅定其發展信心的不只是優質的營商環境,更有實打實的產業扶持。
“客戶在外、原材料在外,那麼相對成本就會高一些,海口國家高新區為支持全生物降解材料產業,近年來出台了一系列產業扶持政策,成本優勢也在市場競爭中成了‘發展勝勢’。”花杰說。
據了解,2024年海口國家高新區管委會《海口國家高新區支持全生物降解材料產業發展若干措施(2024修訂)》,對園區內以研發、生產、檢測全生物降解材料為主的企業和機構給予企業生產獎勵、用電用天然氣補貼、廠房租賃補貼、創新服務平台獎勵、固定資產投資獎勵、數字化工廠建設獎勵等,加快形成從研發、生產到檢測的完整產業鏈,推動全生物降解材料產業健康發展。
“目前雲龍產業園已吸引14家全生物降解新材料企業入園,涵蓋產品研發、改性、檢測等,已投產的12家企業具備8萬噸產能,2024年完成工業產值3億元。”海口國家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高新區將加強同省、市、園區的聯動,營造產業發展氛圍,逐步探索與洋浦進行上下游產業聯動,繼續引進國內外優質的生產企業和研發機構落戶,鼓勵本地企業加強產品研發,對產業上下游進行延伸,不斷增強產品競爭力、夯實產業基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