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穩定運行集裝箱班輪航線七十二條,逐步形成“兼備內外貿、通達近遠洋”新格局——
開拓全球市場,從“中國洋浦港”啟航

闖海5年,王淵明越來越愛這片海。
不久前,他一口氣投入近5000萬元購買了一艘國際貨輪,直接奔向海南,加入“中國洋浦港”船籍港,開拓全球航運市場。
乘風破浪,機遇遼闊。海南立足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支點,依托政策、區位、開放型經濟等綜合比較優勢,充分釋放海南自貿港核心政策紅利,加快推進“中國洋浦港”船籍港建設,全力護航運輸來往自由便利,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交匯點。
如今,“中國洋浦港”國際船舶總載重噸已突破635萬噸大關,登記數量與運力規模穩居全國自貿港(區)首位,海南國際航行船舶總噸位穩居全國第二,創造海南對外開放裡程碑新紀錄。
海南船舶,正揚帆全球。從“中國洋浦港”這扇聯通世界的國際化窗口中,我們更能感受到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開放魅力。
登記港
國際船舶運力5年突破635萬噸
迎著呼嘯海風,巨輪馳騁蔚藍海洋,王淵明在甲板上眺望,心潮澎湃:船舶長達117米,型寬20米,載重噸近8000噸。破浪前行,海闊天空。
國際貨輪,為何從“中國洋浦港”啟航?
航運企業相中的是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廣闊機遇。海南國際船舶登記管理局局長蔡映紅介紹,2020年6月印發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以“中國洋浦港”為船籍港,建立海南自由貿易港國際船舶登記中心,創新設立便捷、高效的船舶登記程序。
船籍港相當於船舶的“戶口所在地”。受益於海南自貿港政策紅利持續釋放,這份“戶口簿”背后具有極高的含金量。
“省了超700萬元,落戶立享‘真金白銀’!”王淵明說,這是海南自貿港交通工具“零關稅”政策帶給企業的獲得感,這份巨大利好看得見摸得著。不僅如此,他創辦的航運公司還可以享受最高15%的企業所得稅和15%的個人所得稅優惠稅率,“兩個15%”所得稅優惠政策快速落地,有效吸引了企業和人才集聚。
向海圖強看海南,越來越多的航運企業匯聚而來。
“老航運”有了新事業——
深耕航運業多年的王淵明經過考察,2021年初在洋浦經濟開發區創辦丹海航運(海南)有限公司,航運經營發展駛入“快車道”。“搞海運,船不夠用了。”於是,今年他購買了一艘新國際貨輪,給它起名為“開平”輪,投入外貿航線,開辟航運新事業。
“新航運”開啟新航程——
在海南航運企業中,海南准興海運有限公司是成立剛滿一年的“新兵”。“我們將旗下的‘准興9’輪落戶‘中國洋浦港’。”公司總經理陳驥說,這艘遠洋巨輪總載重超過8.1萬噸,堪稱海上“小航母”,也是加入“中國洋浦港”大家庭的最新萬噸巨輪。
對准興海運來說,這艘巨輪意味著企業發展的新起點。注冊企業、招兵買馬、購入新船、拓展市場……陳驥期待以海南自貿港為支點,逐步擴充運輸船隊規模,開啟新航程,積極參與外貿市場競爭,擴大運輸事業版圖,讓遠洋航運事業邁上新台階。
相約自貿港,共享新機遇。
5年前,“中國洋浦港”剛誕生,那時海南遠洋巨輪難得一見。
5年后的今天,“中國洋浦港”已成為海南自貿港航運開放的一張“金名片”——64艘國際巨輪“扎堆”落戶海南,總載重噸突破635萬噸大關,海南國際船舶運力已穩居全國第二,航運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
創新港
制度集成創新為航運業提供海南經驗
海南源海國際海運有限公司負責人段福芹沒想到,旗下“源海澤達”輪加入“中國洋浦港”時,在國內首次採用船舶技術參數証明作為船舶技術資料,創造國際船舶登記新紀錄。
“省時超50%。”段福芹體驗了全新的辦事流程,企業採用格式文本形式的船舶技術參數証明替代傳統的船舶檢驗相關材料,極大簡化了船舶登記流程,讓船舶可以更快領到海南自貿港的新“戶口本”。
“全國首創”為何在“中國洋浦港”出現?
“中國洋浦港”船籍港是海南自貿港航運開放核心政策。面對這項新政策,海南大膽創新、先行先試,以制度集成創新推動政策紅利加速釋放。
新機構,破局先行。
海南在洋浦設立全國唯一國際船舶登記機構——海南國際船舶登記管理局,首創“中國洋浦港”船籍港制度體系,一體高效統籌推進“中國洋浦港”籍國際船舶的登記、綜合質量管理、檢驗監督、船旗國服務、政策研究等工作。
新機制,重塑流程。
海南率先實施“全島一港”國際船舶注冊機制,突破了船籍港所有人依據其住所或主要營業場所所在地就近選擇的規定,解決了洋浦經濟開發區以外市縣的企業不能以“中國洋浦港”為船籍港而適用相關政策的問題。
新體系,優化服務。
海南率先突破國際船舶“三級審查”登記程序,創新推出“兩級審查”登記新流程,對在“中國洋浦港”登記的國際船舶僅需實施初審、審批兩級審查。同時,聚集企業關切,實施船舶轉籍登記“動態辦”、政務服務事項“極簡辦”、不見面審批“網上辦”、特色服務“專員辦”、船舶証書到期提醒“響鈴辦”等十項貼心舉措,全面提升“中國洋浦港”籍船舶全生命周期服務水平。
“中國洋浦港”,是名副其實的“創新港”。“新”字背后,是堅定突破,更是集成創新。
“源海澤達”輪能拿下全國首單,和海南國際船舶登記管理局、中國船級社海南分社緊密聯動密不可分。海南國際船舶登記管理局副局長張丹竹說,跨單位深度協作、探索破冰,就船舶技術參數証明的申請條件、提交材料、辦理時限、辦理流程等要求逐項明確,讓航運企業有了通俗易懂的一站式標准化辦事指南,為全國國際船舶登記領域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了海南經驗。
破壁,牽手,共創——國際船舶往往是價值過億元的“大單品”,遠洋航行必辦的証件種類多。曾經,政務事項相對分散、獨立,環節多、材料雜、手續繁、耗時長。為此,海南海事、交通、海關、船級社等相關單位建立跨部門聯合審批機制,將審批流程由“串聯”改為“並聯”,實現外籍船舶落戶海南可“不停航”辦証。優化審批流程后,可為企業節省近90%的辦証時間,使國際船舶提前投入營運,大幅增加企業的營運收益。
產業港
千億級航運產業鏈通世界
奮楫揚帆,通達全球。越來越多遠洋巨輪不約而同作出選擇,從“中國洋浦港”啟航。
世界500強企業中遠海運集團“中遠海運興旺”輪是“中國洋浦港”船籍港首艘貨輪,新叻海運有限公司旗下的“馬躍”輪成為入籍的首艘外資國際船舶。此外還有首艘30萬噸級船舶“遠華洋”輪、全球首艘LNG雙燃料超大型原油船“遠瑞洋”輪……
翻開“中國洋浦港”登記目錄,選擇落戶海南自貿港的國際貨輪持續上新,“首船”效應持續涌現,運力結構不斷豐富優化。
“近悅遠來”成為全球遠洋巨輪競相闖蕩海南的顯著特征。
看國內,近者悅至。作為“中國洋浦港”船籍港特色貨輪,“盛暢777”輪讓海南國際航運業擁有了一張遞給世界的醒目“名片”——目前全球最大的無限航區重大件甲板運輸船。這艘國內建造的國際船舶,按照“在‘中國洋浦港’登記並從事國際運輸的境內建造船舶給予出口退稅”政策,可享受退稅3000萬元。據統計,適用船舶出口退稅政策,可有效降低航運企業購船成本11%以上。
看國外,遠者紛來。“准興9”輪來自歐洲,航運企業“零關稅”進口,在海南自貿港政策支持下,企業可以節約9%的進口關稅、13%的進口環節增值稅。稅收優惠為企業省下了大量的經營成本,累計超2000萬元。
境內造境外購同享政策紅利。海南自貿港推出系列重磅政策,全面降低航運企業運營成本。“雙15%”稅收優惠政策,疊加船舶退稅、進口免稅等政策,讓企業成本優勢顯著提升。“中國洋浦港”船籍港制度釋放強勁動能,累計為新造船舶退稅4億元、外籍船舶免稅超11億元。
國際船舶加速上新的同時,國際航線也在頻頻刷新。
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支點,海南穩定運行集裝箱班輪航線72條,逐步形成了“兼備內外貿、通達近遠洋”的航線新格局。其中,“洋浦—阿布扎比”、美西美東及印度直航航線填補了洲際班輪航線的運輸空白,海南已成為中國與中東、北美、南亞新的貿易節點。船舶登記、船舶管理、航運交易、船舶租賃……“中國洋浦港”加快培育壯大“產業港”,千億級規模的航運產業集群加速崛起。
外貿是推動海南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而海運是海南外貿的“大動脈”。2024年,海南外貿總值達2776.5億元,同比增長20%,其中,出口首次突破1000億元關口,同比增長43.5%。今年前5月,全省貨物進出口總額超1017億元。
無限春風來海上。海南持續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正吸引國際船舶加速匯聚“中國洋浦港”。挺向深藍,鏈通世界,越來越多“海南制造”也更快進入全球市場。
635萬噸
截至目前
64艘國際船舶登記
入籍“中國洋浦港”
總載重噸超635萬
海南國際船舶
運力穩居全國第二
11億元
47艘進口船舶
享受“零關稅”
免征稅額超11億元
企業購船成本
降低超23%
72條
目前
全省已開通72條
集裝箱班輪航線
其中
33條外貿航線連通
4大洲
20個國家
51個城市
368萬標箱
2024年
全省集裝箱吞吐量
達368萬標箱
同比增長12.3%
洋浦港
躋身全國港口20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