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海南自貿港封關政策及配套措施密集發布

開放能級提升 紅利持續釋放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夢瑤
2025年07月31日08:27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開放能級提升 紅利持續釋放

7月29日晚,位於洋浦經濟開發區的海南煉化成品油碼頭燈火通明,一派繁忙景象。越南籍“貴夫人”號輪船正有條不紊地進行成品油裝載作業,完成裝載后啟程返航。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元才 通訊員 吳淑汕 攝

  往東,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一台低溫理療箱成為健康消費熱門打卡地﹔向南,海南海洋歡樂世界度假區,一處球幕影院成為景區引流聚人氣的寶藏“利器”。

  看似沒有關聯的兩套進口設施,均擁有頗高的“身價”。如何讓企業“買得劃算”?受益於海南自貿港“零關稅”政策,如今,它們均在海南順利“安家”。

  從落地初期的醫療健康,到基礎設施建設、文體旅游等多業態,“零關稅”政策的持續升級擴圍,是海南自貿港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的一個縮影。自7月23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后,一批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政策及配套措施陸續出台,紅利“裂變”釋放,進一步提升海南自貿港開放能級。

  政策密集發布,進一步提振國內外企業投資信心

  7月23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有關情況,宣布定於2025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發布會結束后,商務部、財政部、海關總署等部門迅速行動,密集發布一批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政策——

  《關於海南自由貿易港貨物進出“一線”、“二線”及在島內流通稅收政策的通知》《關於海南自由貿易港進口征稅商品目錄的通知》《海南自由貿易港禁止、限制進出口貨物、物品清單》《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加工增值免關稅貨物稅收征管暫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海南自由貿易港監管辦法》……

  讓好政策盡快落地,關鍵在落實。緊隨其后,海南出台一批配套措施,包括《海南自由貿易港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項下海南自產貨物認定管理暫行辦法》《海南自由貿易港“零關稅”進口貨物享惠主體認定管理辦法(試行)》等,確保封關運作政策平穩落地。

  政策密集發布,紅利不斷釋放,迅速形成強大聲勢,進一步提振國內外投資者布局海南自貿港的預期與信心。

  在海南運營三年多以來,新叻海運有限公司享受到免稅超700萬元的政策優惠。“我們選擇海南,落地洋浦,看中的就是這裡廣闊的發展前景。”仔細翻閱海南自貿港的系列封關運作政策及配套措施后,該公司經理潘杰難掩興奮,“未來,我們從海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機會更多了。”

  “政策利好非常多,我們對海南自貿港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歐綠保神州(海南)新能源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春龍表示,作為一家入駐海南的外資企業,德國歐綠保集團將把握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的歷史機遇,進一步擴大業務,實現更好發展。

  紅利持續釋放,持續提升海南自貿港開放能級

  “零關稅”是海南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的主要特征之一。梳理發現,與封關前政策相比,上述政策進一步擴大適用范圍、降低享惠門檻,含金量不可謂不高——

  全島封關后,“零關稅”商品將從目前的正面清單管理轉向負面清單管理。這意味著,除了明確列出征稅的商品外,其余近74%的進口商品都將享受“零關稅”待遇,覆蓋稅目由目前的1900個稅目擴大至約6600個稅目,提升近53個百分點。

  此外,進口“零關稅”政策享惠主體將基本覆蓋全島有實際進口需求的各類企事業單位還有民辦非企業單位等,進口“零關稅”商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不再局限於企業自用,享惠主體范圍明顯擴大,限制條件進一步放寬。

  “屆時,現有進口‘零關稅’政策將納入封關后的貨物稅收政策一並實施,海南自由貿易港進口‘零關稅’制度體系將基本確立。”省財政廳副廳長周正介紹。

  對於一家想要在海南從事外貿的企業而言,紅利遠不止於此。

  “封關后,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也將進一步放寬企業享惠門檻,取消對享惠企業鼓勵類產業‘主營業務收入佔企業收入總額60%以上’的限制條件,部分鼓勵類產業營收佔比達不到總營收60%以上的企業也可適用政策享惠。”海口海關副關長田濤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封關后實施的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還將“零關稅”貨物納入適用范圍,將海南自產料件納入增值部分,並進一步擴大加工增值累計的適用范圍。

  這意味著,企業進口“零關稅”貨物開展加工也可適用政策免關稅,可有效發揮“零關稅+加工增值”疊加效應,並更有利於企業加工制成品增值率達到或超過30%。

  政策紅利催生了發展機遇,海南春光食品有限公司國際貿易部經理張玲玲對此充滿期待,“這些政策的進一步優化,將為企業打開原料採購的‘新藍海’。”

  監管高效精准,進一步提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封關不是封島,而是進一步擴大開放。

  “比如,《海南自由貿易港禁止、限制進出口貨物、物品清單》便是國家支持海南自貿港進一步提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也是在我國現行貨物貿易管理模式的基礎上作出的全新探索。”省商務廳對外貿易處處長張富明介紹,與全國其他地區相比,我省的保稅維修政策更優,具體體現在適用范圍更廣、維修品類更多、評估程序更簡等三方面。

  推動貿易更自由更便利,不僅在於貿易管理措施的寬鬆,也在於監管模式的高效精准。

  “封關后,除依法需要檢驗檢疫或者實行許可証件管理的貨物外,海關將對進口‘零關稅’貨物、保稅貨物等按規定實施徑予放行。”田濤介紹,一般進口報關單需申報105項數據,符合徑予放行的貨物限定為不涉証、不涉檢的“零關稅”貨物或保稅貨物,申報項目簡化至33項,企業僅需填報必要的貨物信息。

  “一線”通關更便利的同時,“二線”監管也變得更加高效——

  在“二線口岸”設置海關監管通道和非海關監管通道,海關在海關監管通道對“零關稅”貨物、享受加工增值政策的貨物、放寬貿易管理措施貨物等三類貨物實行管理,其他貨物及人員、交通運輸工具出島仍按現行規定管理,最大程度便利海南與內地貿易往來。

  “我們三類貨物創新實施‘分批出島、集中申報’通關模式,有效提高通關效率。”田濤介紹,與此同時,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后,海關監管范圍從“一線”延伸至“二線”,將按照“智慧監管、信用監管、順勢監管、協同共管”的思路,著力打造與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相適應的海關智慧監管模式。

  “一線”放開什麼,“二線”就管住什麼。如此有機統一的制度設計,實現了“管住”與“放活”的精准平衡,也生動體現了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節奏的蹄疾步穩。

  可以期待的是,隨著各項封關運作政策及配套措施落實落細,踏上新起點的海南自貿港必將不負重托,更好地匯聚全球要素、配置全球資源、促進產業發展,以政策落地的實際成效彰顯“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的堅定信心和重大機遇。

(責編:劉楊、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