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 | “營”在儋州 “商”在未來

“以往都是企業‘跑’政府部門咨詢,現在,大不一樣。”日前,一場由儋州市營商環境建設局副局長史榮麗帶領的隊伍,走進海南省鴿鴿健康食品有限公司,開展了一場精准高效的“審批靠前指導”專項服務。
洋浦經濟開發區政務服務中心。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這支服務隊伍由“項目管家”及審批服務保障團隊組成。在項目前期手續辦理階段,服務團隊對照審批要點精准對接需求,提前為企業定制項目審批全流程服務卡,並針對各審批事項及節點,逐一告知企業可提前開展的工作內容、需准備的材料清單,以及設計單位資質建議等具體事項,通過全流程精准服務助力項目加速落地。
這樣的場景,在儋州已成為常態。
“萬般解釋,不如一個解決!這就是我們一貫秉持的服務理念。”史榮麗告訴人民網2025“行進中國”大型融媒體系列調研行採訪團記者,近年來,儋州通過“便捷+主動”的服務模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經營主體的“獲得感”。
在洋浦政務大廳,記者看到不少人正在辦理業務。
市民正在政務大廳辦事。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以前在白馬井開店,需要去那大(儋州市區)才能辦理營業執照,來回100來公裡。”正在辦理業務的陳先生說,如今,在一橋之隔的洋浦即可辦理相關業務。“騎個電動車就能過來,既節約了時間,也節省了精力。”
群眾感受的背后,是儋州推動營商環境“便捷化”的轉變。
近年來,儋州推進“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分三批累計劃轉行政審批事項1018項,是全省劃轉事項最多的市縣。
洋浦政務大廳稅務服務窗口。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我們在事項集中后開展流程再造,共縮減承諾辦結時限1558個工作日、材料469項、環節80個。”史榮麗說,儋州還創新“兩圖一表”審查、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証實施“告知承諾制”審批、簡易建設項目實行“零審批”、開展“四評合一”改革、首創“人企兩棵樹”二維碼導圖、積極探索“審批改備案”等創新舉措,助推項目快速落地。
建立“項目管家+服務團隊”機制,“一對一”服務集中開工項目,升級推出“企呼即應,審必速答”模式,組織審批隊伍主動上門提供指導就是“主動服務”的表現之一。
不僅如此,儋州開通23712345企業服務專線,創新“企業點單、政府跑腿”服務模式,累計辦結企業來電、點單訴求155個。成立政企暖心工作室,打造聯系服務企業的“暖心”品牌,成功化解了如儋晨陽實業公司分階段繳納配套費事宜、北源實業公司辦理工程規劃許可証等一批疑難訴求。推行主動服務,策劃“解難題 送服務 助發展”系列活動走進企業,為海南煉化解決混合碳四作業附証問題,聯合市中醫院為海南煉化、金海漿紙等企業開展義診服務,圍繞建筑行業、快消品行業、金融行業舉辦“儋洋制造 共享未來”供需對接會,助力企業發展。
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儋州連續三年開展大調研大服務專項行動,創新將包聯員轉換為幫辦代辦導辦員,實現因需代辦、主動領辦,累計解決企業問題499個,2024年全省大調研大服務專項行動中企業評價滿意度位居地級市第一。
“營商環境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金字招牌’,優化營商環境,永遠在路上。”史榮麗表示,儋州將持續以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為主線,錨定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建立健全制度機制,全力打造能辦事、快辦事、好辦事、辦成事的“便利儋州”。(毛雷、符武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