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什開村荒地變“金園” 黨建“三筆”繪和美鄉村新畫卷

人民網保亭8月13日電 (熊淑婷)戶均年省買菜錢500元,閑置地年產值高達600元/平方米,“誠信小賣部”三年運營零失竊……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毛感鄉什開村,這個曾因土地匱乏、治理鬆散而舉步維艱的黎族村庄,如今在黨組織帶領下實現華麗蝶變,繪就出一幅“環境美、產業興、民風淳”的和美鄉村新畫卷,為鄉村振興提供了鮮活的“保亭實踐”。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城雲霧繚繞。董文雯攝
黨員帶頭攻堅 人居環境“顏值”飆升
環境是鄉村的“臉面”,也是群眾幸福感的直觀體現。針對人居環境的堵點難點,什開村黨組織以“干淨、整潔、美觀”為目標,打響環境整治集中攻堅戰。13名黨員干部率先垂范,組建3支攻堅隊伍直擊污水亂排、垃圾亂倒等“老大難”問題,帶頭清理污水點位7處、拆除廢棄建筑4處、改造禽畜圈舍3個。在黨員的帶動下,村民自發清理陳年垃圾1.35噸、清淤60余立方米,還種植睡蓮、變葉木等植物淨化水體,昔日蚊蠅滋生的空地變身“生態小公園”。
為讓村庄既美又有特色,村黨組織堅持規劃先行,立足黎鄉文化特色,帶領專業隊伍逐戶討論房屋改造計劃。通過採用本地鵝卵石、竹木等環保材料,統一設計施工,全村9處庭院完成改造,外立面改造資金同比下降20%,村庄風貌從“雜亂無章”變為“錯落有致、特色鮮明”。同時,村裡分階段完善基礎設施,優先硬化出村道路、增設路燈,再逐步改善供水供電,讓每一項改造都貼近民生需求,破解了鄉村基建“投資大、見效慢、維護難”的困境。
保亭美麗鄉村。許耀明攝
盤活“方寸之地” 庭院經濟結出“致富果”
“以前閑置的荒地沒人管,現在種上果蔬和檳榔苗,不僅能吃還能賣錢!”村民感慨道出了什開村“方寸地生金”的致富經。面對土地資源匱乏的難題,村黨組織在“小、散、亂”閑置土地上做活“庭院經濟”文章。黨員干部逐戶摸排14塊閑置土地,制定“三帶一推”方案,免費提供1.1噸化肥、300余株種苗,組建黨員技術隊伍全程提供種養殖指導,讓荒地變身為“迷你菜園”“育苗圃”。
通過規模化開發閑置土地,村民實現蔬菜自給自足,戶年均節省買菜花費約500元。村裡重點培育高附加值經濟作物種苗,以檳榔苗為例,每平方米可培育50株,單株利潤約3元,年產值達600元/平方米,昔日“臟亂差”角落成為“菜籃子”“錢袋子”“綠景致”。
這一模式已在毛感鄉全域推廣,千龍村發展林下經濟種植藥材菌類,番道村打造南藥種植區形成產業鏈,各村因地制宜激活鄉村內生動力。
黨群共治聚力 鄉風文明吹起“新風尚”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什開村以“微改造”培育自治精神,通過“種好一畦菜、規范一群禽、扮靚一方院”的巧思,入戶走訪20余次收集群眾“金點子”14條,引導村民從環境“旁觀者”變為家園“當家人”。村中無人值守的“誠信小賣部”運營3年多零失竊,成為鄉風淳朴的生動注腳。
依托“親加奔”干群對話平台,毛感鄉暢通民意渠道,2023年以來累計聽取群眾意見572件、解決問題523條,邀請資規、法院等部門現場答疑解惑。村裡堅持“矛盾不上交”,2025年以來就地化解糾紛50余件,黨群一心、鄰裡守望的文明新風尚日益濃厚。
環境整治煥新顏,產業增收富口袋,民風改善聚人心,治理升級提效能。如今的什開村,正以“環境美、產業興、民風淳”的嶄新面貌,為新時代鄉村振興提供著飽含泥土芬芳的“保亭實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