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2025三亞市第二屆鹿城新鋒最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丨最美貨車司機選樹候選人系列報道

王高君:“鐵漢”與“柔情” 貨車司機的雙面擔當

2025年08月14日14:19 |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小字號

王高君,這位54歲的三亞電動汽車與物流車行業工會貨車司機,正以雙重身份詮釋著新時代勞動者的精神圖譜。

在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期間,王高君駕駛的9.6米廂式貨車是運送賽事物資"移動生命線"之一。日均30萬瓶飲用水的運輸任務中,他主動將工時延長至16小時,單程200余公裡的瓊海至三亞線路上,每月完成28.8萬瓶礦泉水的精准投送。閉幕式前夜的突發狀況更顯其專業素養——面對主干道臨時管制,他憑借對三亞路網的深刻認知,帶領被困車隊通過荔枝溝南側村道完成緊急物資投送,確保酒店清潔物資准時抵達。

當工裝換成素色圍裙,王高君在雨花齋的灶台前開啟另一種堅守。褪下工裝,王高君的身影便悄然融入荔枝溝雨花齋蒸騰的煙火氣中。每隔兩周難得的休息日,他必系上素色圍裙,立於灶台前。三十斤土豆堆成小山,在他的刀工下化作厚薄均勻的切片。

“今兒是土豆燉豆角、干燒豆腐、清炒時蔬,三個菜,得讓一百多張嘴巴吃得飽飽的!”他朗聲對幫廚的伙伴說道。

白發老人笑著喊他“王師傅”,大學生志願者則親熱地喚他“王哥”。在這方為孤寡老人、困難群體提供免費午餐的公益天地裡,他俯身切菜、揮動鍋鏟的身影,已風雨無阻地堅持了三年。

這份源於灶台邊的熱忱,早已悄然延伸至他縱橫馳騁的公路上。去年台風季,三亞海棠灣狂風驟雨,他路遇一輛外地私家車爆胎拋錨。車主手足無措地站在暴雨中。王高君沒有絲毫猶豫,停穩自己的大貨車,熟練取出工具,幫對方卸下輪胎,二話不說驅車幾十公裡尋到修理鋪。“來回折騰三小時,誤了一趟急單。”他事后提及,語氣卻平淡如常,“可出門在外,誰沒個抓瞎的時候?”

開了五年大貨車,王高君的車輪已經跑過了一百萬公裡。這個數字的背后,是他對這份工作的認真和細致。運精密儀器的時候,他會用專門的綁帶,一遍遍檢查,確保綁得結結實實,路上一點都不會晃﹔給酒店送洗好的布草,他有自己的一套辦法,分好層,做好防潮,保証送到時還是干干淨淨、清清爽爽。

但這些寫在運單上的“專業”之外,還有一些沒寫在紙上的東西:他駕駛座旁邊,總放著一個沉甸甸的工具箱,裡面扳手、千斤頂、電線、膠帶一應俱全,隨時准備在路上幫自己或者幫別人一把﹔他手機日歷上,那些標著“雨花齋”的日子,像鬧鐘一樣准時提醒他,雷打不動。

最近,王高君心裡又萌發了一個新念頭——組織群裡年輕司機一起去雨花齋掌勺。“大老爺們兒,握得穩方向盤的手,也得掂得起大鍋鏟嘛!公益這活兒,心裡熱乎。”

剛結束一天運輸任務的王高君,腳步輕快地走向熟悉的菜市場。明天,又到義工日,他得去挑最新鮮的土豆。(熊淑婷)

http://hi.people.com.cn/BIG5/412065/412505/412902/index.html

點擊查看更多

(責編:蔣成柳、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