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漁啦!昌江舉辦2025年開漁節

人民網昌江8月16日電 (記者毛雷、李學山、符武平、枉源)“一鑼啟航,風調雨順﹔二鑼揚帆,魚蝦滿艙﹔三鑼奮進,國泰民安!願每一位漁民朋友:順風順水,滿載而歸!”8月16日中午,隨著歷時3個半月的2025年南海伏季休漁期結束,一場盛大的開漁慶祝活動在昌江黎族自治縣海尾港碼頭舉辦。
2025年昌江開漁節現場。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開漁節現場,昌江黎族自治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方才健,昌江黎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潘志勇、王昌江等嘉賓共同向昌江轄區600余艘即將奔赴遠海作業的漁船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2025年昌江開漁節是由昌江黎族自治縣人民政府主辦的活動,此次活動旨在以“開放、融合、創新、共贏”為導向,緊扣昌江海洋資源優勢與產業發展方向,搭建政企合作平台,助力打造全國漁業發展示范樣板區。
開漁節現場,漁民兄弟敲鑼開漁。陳期財攝
昌江位於海南島西部,棋子灣海域常年水溫20~30℃,海水清澈,水流湍急,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深海生物的孕育生長提供了優渥條件,也為當地大力發展現代海洋牧場,推動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來,海南堅持向海而興、向海圖強。《加快漁業轉型升級 促進海南漁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實施深遠海養殖拓展行動,支持在昌江等市縣重點發展重力式深水網箱養殖和深遠海大型桁架類裝備養殖,加快推動昌江昌化一級漁港等項目建設。
昌江黎族自治縣海尾港碼頭。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作為海南西部的漁業重鎮,昌江積極響應,落實海南省委、省政府漁業產業“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閑漁業走”的發展要求,引導企業和漁民從近海養殖走向深海養殖,發展現代漁業,建設海洋牧場,不斷激發“深藍”經濟潛能。如今,昌江縣域黃金海岸線上,廣闊海域裡,成百上千種魚類繁衍生息,鑄就北部灣 “藍色糧倉”。與此同時,昌江加快推進海洋漁業轉型升級和轉產轉業,持續推進“深藍漁業”產業化發展,打造水產養殖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的綠色、生態、環保的現代水產養殖產業園。
昌江當地繁育的東風螺。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作為最早在昌江布局深海養殖的企業,海南翔泰漁業股份有限公司養殖事業部總監楊先強說,昌江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爭創一流的營商環境給他們發展養殖產業創造了非常好的發展條件,目前他們在昌江的深海養殖項目一期50口網箱已經建設完成,年產值約億元。下一步還將繼續加大投資,為昌江的“深藍”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開漁慶祝活動。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開漁節上,昌江漁民以民俗表演等方式,表達了對大海的敬畏和感恩,也為魚獲的豐收許下最美好的願望。漁民代表廖勝利是海尾鎮三聯村人,已經有30多年的出海打漁經驗。他說自己作為漁民代表參加今天的開漁節非常高興﹔“我們已經休息三個多月了,大家都憋著勁想要大干一場”,同時他也希望能夠給周邊的漁民帶來好運氣,“讓大家都能滿載而歸”。
昌江培育的草莓斑。人民網記者 符武平攝
昌江黎族自治縣副縣長潘志勇在開漁節上表示,海洋是昌江的“藍色糧倉”,漁業是百姓的致富產業。2024年,昌江堅持陸海統籌、山海聯動、資源融通,向海洋要生產力、求新增長點,加快推動漁業轉型升級,實現了產量與效益雙提升。這份成績,離不開每一位耕海人的辛勤付出。希望出海漁民牢記安全防線,遵守法律法規,保護海洋生態,科學作業、平安歸航。昌江縣委縣政府將一如既往做好服務,護航漁業高質量發展,共創“魚滿艙、民富足”的昌江新篇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