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三亞市第二屆鹿城新鋒最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丨最美網約車司機選樹候選人系列報道
畢志軍:90萬公裡安全路20次拾金不昧 九年堅守書寫零差評“金牌司機”答卷

累計安全行駛90萬公裡,“零事故、零投訴、零差評”——這是三亞網約車司機畢志軍九年堅守交出的完美答卷。作為三亞攜程首批“金牌司機”,他不僅以極致的安全意識和暖心服務打造“安心港灣”,更以20余次拾金不昧的誠信、持續不斷的公益奉獻,讓流動的車廂成為丈量城市溫情的標尺。
九年近百萬公裡:安全守護裡的職業底色
2016年,畢志軍握著網約車方向盤的第一天,就給自己立下鐵規矩:“安全是1,其他都是0。”這個朴素的信念,支撐著他在九年裡累計安全行駛超90萬公裡,年均完成約10萬單行程,創下“零事故、零投訴、零差評”紀錄。
每天出車前半小時,是畢志軍雷打不動的“安檢時間”。他會繞車一周,手指按壓輪胎側面檢查氣壓,反復踩踏剎車測試響應靈敏度,彎腰查看燈光是否靈敏。
安全之外,細節服務更見用心。副駕儲物格裡,雨傘、礦泉水、紙巾常年備齊,夏天提前10分鐘開空調降溫,冬天主動調高車內溫度﹔看到乘客攜帶行李,總會下車搭把手﹔遇到老年乘客,會放慢語速重復路線信息。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讓他的車廂成了南來北往游客旅途裡的“安心港灣”。
二十次拾金不昧:誠信答卷上的雙向奔赴
網約車是流動的城市空間,也時常見証乘客的“粗心時刻”。九年裡,畢志軍累計20余次拾到乘客遺落物品,小到手機、墨鏡,大到裝有萬元現金的背包、存有重要合同的筆記本電腦,每一次都以最快速度物歸原主。
今年五月的一個晚高峰,畢志軍在海棠灣送完乘客后,發現后排座位上多了個背包。打開一看,裡面有筆記本電腦和証件,他立刻通過平台聯系乘客,得知對方正急著趕亞龍灣的航班,電腦裡有第二天要用的會議資料。“您別慌,我這就給您送過去!”他果斷取消接下來的訂單,頂著堵車洪流往亞龍灣趕。30多公裡路程,平時40分鐘的車程,那天走了近一個小時。當他把背包交到乘客手中時,對方掏出一沓現金感謝,被他婉拒:“要是為了錢,我就不繞這遠路了。”
一次,一位沈陽游客將相機遺落在車上,等發現時已在返程的飛機上。畢志軍第二天一早就跑到順豐網點,加急寄出。在畢志軍看來,這些失而復得的瞬間,都是誠信與善意的雙向奔赴,“乘客信任地把東西落在我車上,就是把三亞的口碑交到我手裡,不能砸。”
公益路上的追光者:從愛心送考到生命接力
公益的種子,在畢志軍心裡早已生根發芽。連續兩年,他都是三亞“愛心送考”隊伍裡的熟面孔。高考前一天,他會提前勘察送考路線,避開施工路段﹔考試當天清晨七點就守在考生小區門口,“我沒上過大學,能幫這些孩子圓大學夢,比拉活兒掙錢更高興。”
更令人動容的是他堅持多年的無償獻血。有次在瓊海做志願服務時,聽說當地醫院有白血病患者急需血,他當即驅車趕往血站:“抽我的,只要身體允許,隨時都能來。”
2025年加入攜程“甜椰志願”平台后,他的公益版圖不斷擴大,接送孤寡老人就醫、為特殊群體提供免費出行服務,把愛心延伸到城市的每個角落。
金牌司機的標杆力量:用善意感染同行
憑借服務分130+、好評率100%、零差評的亮眼成績,畢志軍成為三亞首批攜程“金牌司機”,三亞市60名候選司機中僅5人獲此殊榮。這份沉甸甸的認可,源於他“服務好乘客,理解客人難”的朴素理念。上車提醒系安全帶,下車確認隨身物品,遇到趕時間的乘客會規劃最優路線,碰到情緒低落的游客會主動介紹三亞的美景趣事。
如今,畢志軍的白色網約車依然每天穿梭在三亞。他常說:“服務行業就像鏡子,你對乘客笑,乘客也會對你笑。”畢志軍正用自己的行動,感染著越來越多的同行。(熊淑婷/文 實習生王忠華 楊瑩/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