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海南自貿港網絡空間:從“指尖”到“心間”的文明實踐

2025年08月23日16:45 |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小字號

海南網絡文明大會暨網絡文明宣傳季啟動儀式在海口隆重舉行。

海南網絡文明大會暨網絡文明宣傳季啟動儀式在海口隆重舉行。

人民網海口8月23日電(枉源、毛雷) 當網絡文明遇到自貿港建設,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8月22日,海南網絡文明大會暨網絡文明宣傳季啟動儀式在海口隆重舉行。與會的專家學者和自媒體代表,圍繞“網聚時代正能量 共建文明自貿港”的主題展開熱烈討論,掀起一場從“指尖”到“心間”的文明實踐熱潮。

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文明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日益臨近,打造清朗、健康、積極、向上的網絡環境,已成為提升海南形象、增強區域吸引力的關鍵一環。

與會嘉賓現場進行分享交流。

與會嘉賓現場進行分享交流。

海南廣播電視總台主持人徐海躍(海躍叨叨叨)在分享中提出,講好海南故事應圍繞“廟堂之高”“江湖之遠”和“煙火人間”三個層面展開——既要解讀好政策,也要厘清邏輯、回應關切,更要展現普通人的真實生活。

“情緒化、獵奇的內容雖然容易帶來流量,但隻有真誠和較真,才能贏得長久的信任。”徐海躍指出,他還透露,今年9月他將以客座講師身份走進高校,向年輕學子分享融媒體時代的新聞倫理與實操經驗。“建設自貿港不是一代人的事,傳播海南故事也需要更多后來者。”

嘉賓現場分享相關案例和心得體會。

嘉賓現場分享相關案例和心得體會。

海南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卿志軍表示,海南自貿港建設需要網絡文明來凝聚人心,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講好“自貿港故事”。既要深入挖掘自貿港建設過程中的典型人物和故事,也要通過“網言網語”對自貿港相關亮點和熱點進行接地氣解讀。

近年來,海南通過“尋美海南”等活動賦能本土創作者,通過“部校共建”推動網絡教育進高校,通過常態化治理打擊謠言和不良信息,逐步構建起政府、平台、用戶共同參與的網絡治理機制。

與會專家現場談網絡文明建設。

與會專家現場談網絡文明建設。

多位與會專家指出,海南在網絡文明建設中尤其注重“導育結合”,不僅依法治理亂象,更通過正面宣傳、典型推廣等方式提升整體網絡文化質量。

當前,越來越多的海南網民和創作者意識到,每一次點贊、每一條評論、每一則推送,不僅關乎流量,更關乎價值、責任和未來。

大會現場分享交流環節,與會嘉賓交流互動。

大會現場分享交流環節,與會嘉賓交流互動。

   會議期間,多位海南本土自媒體創作者分享了他們在網絡內容創作中的實踐與思考。

    “我們不只是‘打卡’,更是要發現、記錄並傳遞真實的美。”自媒體人喬愛平(思凡)表示,多年來,她致力於通過朗讀海南本土詩作和探索海南隱秘美景,向全國乃至世界傳播海南的自然與文化之美。“很多網友因為我們的一條視頻、一篇推送而決定來海南旅行甚至定居,這就是內容的力量。”

    劉雁(雁南飛)是一名退休后投身攝影創作的“老海南”,作為海南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成員,她長期用鏡頭捕捉海南風土人情。“通過網絡把海南的美展示出去,吸引人才、資金和關注,這也是在助力自貿港建設。”

    符馨藝(德藝雙馨)同樣認為,自媒體雖“微”但“不輕”,在信息傳播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讓更多人從不同角度認識海南、來到海南、留在海南——這是我們所能做的最實際的貢獻。”

從隨手轉發到理性發聲,從追逐爆點到堅守真實,從關注“指尖”的動作到抵達“心間”的認同——這是一場深刻的認知轉變,也是一次溫暖的文明實踐。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步入快車道,一個更加清朗、文明、富有活力的網絡空間,正成為這片熱土上另一張耀眼的名片。

(責編:符小葉、席秀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