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海南全省林業產值56.8億元,同比增長18%——
以“綠”生“金”,自貿港綠色賬本“提現”了

8月19日一早,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黎母山鎮南利村村民楊俊上山割完膠后,又忙著採摘橡膠林下的柊葉。柊葉可用於包粽子、包雜糧,酒店需求量大,每天都會有採購商來鎮上收購柊葉。
“可不要小看這片葉子,一年能給我們黎母山鎮的農民帶來800多萬元的收入。”南利村村委會副主任楊勝說,把柊葉套種在橡膠林中,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增加當地百姓的收入。目前南利村村民在橡膠林下擴種柊葉5000畝,每戶每年可增收約1萬元。
海南島森林覆蓋率超過60%,廣袤的林地是“兩山”轉化的主戰場。近年來,我省積極踐行“兩山”理念,深入推進綠美海南生態建設,推動海南的生態優勢加速轉化為發展動能。
當前,海南的生態“含綠量”正不斷轉化為發展“含金量”。一組數據可以証明:今年以來,我省林業生產持續保持良好態勢,林業經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全省林業產值56.8億元,同比增長18%,拉動全省農林牧漁業增長0.7個百分點。
一朵花撬動美麗經濟
8月的海南,暑氣中透著清涼。近日,在白沙黎族自治縣打安鎮合水村的蘭花種植基地裡,村民王麗梅熟練地修剪著花枝。過兩天,這些含苞欲放的文心蘭即將打包發送往昆明、北京等地的花卉市場,為當地增添一抹熱帶風情。
近年來,打安鎮立足本土資源優勢,瞄准文心蘭這一特色小眾熱帶花卉品種,創新採用“政府統籌+企業主建+農戶參與”的發展機制,實現從零散種植到規模化、產業化的重要跨越。目前,打安鎮建成12個規模化文心蘭種植基地,總面積達500畝,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單體文心蘭種植區,佔全國文心蘭種植總量的四分之一。
海南光熱充足,氣候濕潤,是熱帶花卉種植適宜區域。我省林業部門聯合科研機構、龍頭企業突破品種培育、品牌打造等發展瓶頸,逐步形成“一葉五花”(“一葉”是金葉子工程,包括金錢樹、鮮切葉、陰生觀葉﹔“五花”是三角梅、熱帶蘭花、菊花、玫瑰花和木棉花)的特色產業態勢,文心蘭、金錢樹、冬季菊花等成為海南花卉的標志產品。
隨著自貿港建設的深入推進,海南的熱帶花卉產業也迎來快速發展機遇。“在熱帶花卉種質資源的引進和研發上,可以借助自貿港的政策優勢,持續推動海南的花卉產業發展。”五指山萬泉園藝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光說,得益於自貿港稅收優惠政策,去年該公司的科技研發投入增量退費比例達到30%,極大激發了企業的創新活力。
同時,我省各地探索以“花事”為媒,推進文旅融合發展。三亞、瓊海、昌江等市縣大力發展“花卉+全域旅游”“花卉+休閑農業”“花卉+美麗鄉村”等業態,打造花卉休閑農庄、鄉村式的“花海”“花田”,融入鄉村風貌、民風民俗、休閑垂釣、農事體驗等,做到四季有花賞,為當地旅游注入活力。
目前,我省有花卉類種質資源庫5家,良種基地1家,保存種質資源約1.6萬份,省級花卉苗木龍頭企業10家。2024年年底,海南熱帶花卉交易(拍賣)市場開業,將逐步拓展本地花商的對外銷售渠道,進一步挖掘海南熱帶花卉產業的價值。多重機遇助推下,海南的花卉產業也迎來快速發展時期,今年上半年,全省花卉苗木全產業鏈種植面積約14.01萬畝,產值約25.8億元。
一片林成為致富寶庫
8月17日,一場大雨過后,瓊中黎母山鎮握岱村村民張秋林拿著鋤頭忙著在橡膠林地裡開溝,將虎乳靈芝菌包一個個埋入地下。“土地濕潤,菌包裡的菌類就長得快。”張秋林說。
近年來,我省充分利用橡膠林等林下空間,大力發展益智、食藥用菌等林下經濟作物種植。虎乳靈芝是當前海南林下種植的“明星品種”,在我省白沙、瓊中、儋州等市縣橡膠林下開展規模化種植。以握岱村為例,該村引入虎乳靈芝種植3年多,已種植虎乳靈芝菌包19萬余個,種植面積65畝,採收3.6萬斤,產值約70萬元。
除了森林本身帶來的生態和經濟效益,林下空間的復合利用,也是當前我省促進鄉村特色產業延鏈增效、聯農帶農,拓寬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根據省林業局統計,我省可用於發展林下經濟的相對集中林地有876.6萬畝,林下經濟,大有可為。
為積極引導、推動我省林下經濟發展。省林業局結合各地的氣候條件和資源特色,將海南島劃分為東部林禽、林特發展區,南部景觀利用發展區,西部林菌、林草發展區,北部林花、林禽發展區,中部森林康養發展區五個林下經濟發展區進行布局,明確不同區域的發展重點和特色。
在政策扶持引導及市場推動下,一份林地,多份收益的復合型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正在全省興起。白沙、瓊中、五指山、儋州、萬寧等市縣,積極引導農民在橡膠、沉香、黃花梨等林下開展種植、養殖。同時,我省還鼓勵各市縣繼續擴種椰子、沉香、油茶等鄉土樹種,並通過復合套種鳳梨、人參果、南藥、咖啡、地瓜等作物以短養長,充分利用森林資源,提高林地生產率,增加農民收入。
種植、養殖、森林景觀利用……海南林下經濟產業發展格局逐步形成,並持續迸發活力。今年上半年,全省林下經濟發展總面積160萬畝,比去年增加30萬畝,產值已接近去年全年林下經濟產值。
一片綠釋放多重紅利
“看,這株桐花樹已經開始結果了,這就標志著它已經適應了野外環境,真正扎下了根。”8月15日,在海南東寨港(三江灣)生態修復項目現場,管護員胡輝堂在巡林時發現,兩年前在這片濕地上種下的紅樹植物已陸續開花結果,這意味著這片綠色盎然的紅樹林扎根於海岸線上,能夠防風消浪、促淤保灘。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海南自貿港發展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我省堅定不移抓生態保護修復,做大做強“綠水青山”。今年初,我省部署開展“綠美自貿港”三年行動,聚焦“三綠”並舉、“美化彩化”共進,協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改善森林景觀、提升森林質量,讓林業產業發展更具活力,城鄉環境美麗宜居。
依托“綠美自貿港”行動,我省各地科學開展國土綠化和生態修復,夯實綠色發展底色。上半年,全省完成造林綠化20.3萬畝,其中受災沿海防護林修復造林9874畝、新增種植紅樹林708畝、災后紅樹林人工修復992畝﹔完成森林撫育249.35萬畝。
擴綠、護綠、興綠,我省厚植林草資源,推動國土綠化,優化林業產業結構,著力構建具有海南特色和優勢的林業產業體系,森林、濕地、水庫……這些綠色生態資源不斷釋放出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多重紅利。
坐落在五指山市水滿鄉的毛納村,當地村民採收茶青,開起手工茶坊、農家樂、土特產店,多重收入讓他們的生計更有保障。在保亭神玉島,山地湖泊、熱帶雨林、桫欏叢林和桃花水母等自然奇觀以及宜人的氣候吸引游客接踵而來,在此休憩,放鬆身心。
依托豐富多樣的森林生態資源,我省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和森林康養產業,今年上半年全省實現森林旅游2862.2萬人次,收入22.41億元﹔森林康養802.11萬人次,收入7.8億元。
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半年,我省林業部門將繼續著力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力爭全年完成造林43萬畝、森林撫育510萬畝、林下經濟200萬畝,穩步推進“一產”增長﹔繼續做大做強“二產”,推進林業產業示范園區建設,重點打造木材精深加工、沉香全產業鏈、熱帶花卉深加工等特色園區﹔做精做優“三產”,依托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以及其他森林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森林旅游、森林康養、自然教育等特色產業。
此外,今年我省將繼續推動一批生態旅游和森林康養產業項目落地,上半年全省已謀劃各類林業產業招商項目42個,完成林業招商項目簽約金額15.1億元,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下半年,我省繼續加大林業產業項目招商力度,並加強林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招商項目落地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