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比科大永久校址迎新 他們在洋浦“留學”

海南比科大2025級新生參加“新生開學營”活動。學校供圖
8月23日早上,來自山西忻州的趙魏韓踏入海南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以下簡稱海南比科大)校園,開啟他“留學海南”的人生新篇章。當天,400余名2025級新生入校報到,他們是海南比科大位於儋州洋浦的永久校址投入使用后迎來的首批新生。
海南比科大是我國境內首個境外高校獨立辦學項目,過渡期辦學地址位於海南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2025年8月中旬回遷至永久校址。學校引入德國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實踐嵌入式”人才培養模式。
造型簡約的教學樓、寬闊平整的操場、熱情洋溢的中外教師,這是趙魏韓對於海南比科大的“初印象”。在這裡,中德文化碰撞、交融,綻放出獨一無二的色彩,成為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成長的嶄新平台。
“海南比科大的課程‘原汁原味’引入德國課程體系,最大特色就是‘實踐嵌入式’教學模式。”海南比科大電子信息學科帶頭人張豐介紹。
何為“實踐嵌入式”教學模式?按照該校的教學規劃,學生們在大一時主要學習理論課,打牢專業基礎。從大二開始,學生一半時間在課堂學習,一半時間在企業實習,將此前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相結合,並將實習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帶回課堂,提升實操能力並反哺理論學習。“在課堂上,我們帶領學生參與項目﹔在課堂外,我們通過校企合作,引導學生到企業實踐。”張豐介紹。
“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海南有限公司海口分公司指揮中心實習的過程中,我學習並參與了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技術的實際應用,並結合業務需求,運用‘數字員工’技術優化工作效率。”該校2023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賀益曾與學校師生分享自己的實習體會。在具體實踐中,他和團隊伙伴經歷了從需求調研、方案設計到代碼編寫、調試優化整個流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獲得提升。
據介紹,目前,海南比科大本科階段共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經濟工程、物流工程4個專業,從海南自貿港建設與中德企業用人需求出發,培養高層次人才。學校採用全英文教學,並開設德語課程,課程成績及語言水平達到標准的學生可選擇到德國比勒費爾德應用科學大學交流學習1年。
“我對這裡的學習生活充滿期待。我會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外語水平,希望以后能到德國學習交流。”該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大一新生關稅說。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發現,在該校教學樓A棟與B棟之間,是一座跨度46米、名為“中德之鏈”的連橋,一方面寓意著教育的橋梁、中德友誼的橋梁、文化交流的橋梁,另一方面是借鑒新加坡建筑中常見的“風雨連廊”設計,讓學生在校園中穿梭時更加舒適涼爽。該校以立體“風雨連廊”體系串聯教學樓、實訓樓、學生中心等核心建筑,構建全體系多層次的通行空間,為學生提供遮陽避雨空間。
據了解,該校永久校址一期佔地約300畝,總投資10.4億元,建設歡迎中心、公共教學樓、實驗實訓樓、學生中心、學生宿舍、教師公寓、運動場等設施,能容納2500多名學生。二期項目預計於2029年竣工,建成后預計可容納12000多名學生。
“我喜歡打羽毛球,希望以后能加入學校羽毛球社團。”趙魏韓說。
“我喜歡跳舞,希望以后能和興趣相投的小伙伴們一起練習。”海南比科大大一新生華悅凌說。
“學校運動場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包括400米標准田徑場和足球場、14個籃球場、2個排球場、1個網球場及配套練習牆,能滿足學生日常訓練和活動需求。”海南比科大市場宣傳部專員顏婧嫻介紹,學校為2025級新生設計了為期4天的“新生開學營”活動,涵蓋團隊協作工作坊、學習生活分享會、團隊大作戰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希望能夠幫助大一新生迅速適應大學生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