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全市上下一心抗擊台風“劍魚”,聞“風”而動、全力以“復”

三亞:風雨渾不懼 浪涌志更堅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夢楠 黃媛艷
2025年08月28日08:33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三亞:風雨渾不懼 浪涌志更堅

8月25日,在三亞市金雞嶺街,來自海南各市縣的消防員們齊心協力清理被台風摧倒的行道樹。王程龍攝

8月26日,三亞市南邊海路,電力維修工人對損壞的電力設備進行搶修。王程龍攝

8月25日,在三亞市鳳凰路,三亞市天涯區民兵應急連的民兵清理樹枝。王程龍攝

  8月24日,這是令三亞難忘的一天。

  當天,今年第13號台風“劍魚”攜著狂風暴雨靠近。這是三亞有氣象資料記錄以來受影響最強的台風。

  大轉移、大集結、大決戰,面對這場強台風,三亞高位部署、科學研判、全民動員,交上了“無一人因災死亡”的鹿城答卷。

  不到12小時,這座韌性之城逐漸恢復運轉,迸發出強大的速度、力量與精神,將三亞與台風戰斗的晝與夜,譜寫成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壯麗凱歌。

  速動

  守牢台風防御安全關口

  8月24日下午,“劍魚”加強為強台風級后逐漸靠近三亞,最近時,台風中心距離三亞僅22公裡。

  聞風而動,與台風搶時間!防御的節奏,趕在狂風暴雨前提速。在台風“劍魚”來臨前,三亞市主要領導下沉一線,坐鎮指揮,全市各部門迅速集結、高效聯動,各職能部門和街道社區的防御行動分秒必爭鋪開 ——

  是轟鳴的馬達聲,在風浪中搶時間:全市3605艘漁船均機動避風或回港避風,2431名漁民和82名漁排工作人員爭分奪秒撤離上岸,用“船歸港、人上岸”的硬措施,守住海上第一道安全關。

  是有序的引導聲,在轉移中保安全:4萬余名困難群眾、老弱病殘孕等特殊人群緊急轉移,保障14.44萬名過夜游客的需求。安置點裡,食宿保障提前到位,確保每一位游客在台風來臨前,都能平安住進“臨時避風港”。

  崖州區乾隆村村民陳傳哲是精神障礙患者,無法獨立行走,其居住的房屋被鑒定為C級危房。風雨無情,來不及細想,該村黨支部副書記林珍成一把抱起陳傳哲,一路護送至安置點,緊接著他又投入下一戶的巡查轉移工作中。

  是急促的腳步聲,在街巷間筑防線:公安民警全員在崗,24小時不間斷巡查主次干道,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路段實行臨時交通管制﹔園林工人連夜修剪樹枝,加固綠化景觀設施,為市民筑起一道堅實的“地面安全牆”。

  是信息提示聲,在風雨中傳指令:三亞緊急聯動聯通、移動、電信三大運營商,500余萬條防風避險信息分批次、全覆蓋推送,從“關好門窗”的基礎提醒,到“遠離危險區域”的緊急警示,將風雨裡的“安全警報”精准傳到市民游客手中。

  “室外一片狼藉,室內秩序井然。”居住在三亞國光豪生度假酒店內的游客陳雯雯感慨。

  各就各位,嚴陣以待,全力以赴守護一方平安!

  搶修

  爭分奪秒打通生命線

  一夜疾風驟雨。十二級風圈直接影響三亞長達6小時,三亞各區均出現14級以上大風,三亞白鷺公園監測站突破自1958年建站以來歷史極值。台風過后,留下的是滿目瘡痍:樹木倒伏、道路積水、設施受損。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對台風的正面“考驗”,全市上下快速反應,迅速集結。干群、黨群、軍民一心,全力以赴救災搶險。

  “我在!我上!我可以!”

  在台風過境影響減弱后,三亞干部們立即從抗台直接轉入救災,投入城市災后重建的一線。三亞市崖州區干部劉揚奮戰一天一夜后返回家中查看,主臥的飄窗都是水,頂樓完全滲漏,“家裡可以慢慢修,但群眾的生活不能等。”

  “快些,讓災后的重建再快些!”

  將黨旗插到抗風救災的最前沿。三亞數千名黨員“雙報到”投入搶險救災志願服務,深度參與恢復重建。金雞嶺路,三亞西島女子民兵連連長、黨員孫美欣和隊友們手持砍刀,為老百姓的順暢通行“劈”開了一條道。

  將軍旗插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人民子弟兵連續作戰助力城市道路清障,汗水浸透了綠色軍裝。

  災難面前,人是如此渺小,卻又如此強大。不到12小時,這座城市已經開始一點點恢復運轉。

  三亞供水人員背著設備穿梭在積水街巷,用4個小時緊急搶修供水管道,西島4000余居民通上了水﹔電力“應急搶修隊”隊員冒雨登上12米高電線杆,隻為點亮城市微光﹔通信搶修人員扛著基站設備踏過崎嶇村道,讓城市“血脈”漸通、希望漸亮。

  在這緊急關頭,越來越多的“逆行者”奮戰在受災一線,為人民群眾帶來希望,為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提供強有力保障。

  省直單位400名黨員干部開展道路清障、設施修復、交通疏導等多項任務﹔萬寧“娘子軍”、屯昌“小屯妹”“大昌叔”在三亞街頭扛起鐵鍬、手持油鋸,在斷枝橫亙的道路上奮力清理﹔海口、文昌、瓊海等地支援的消防救援人員、電力搶修人員、環衛工人等盡管汗流浹背、手上磨出血泡,重建家園的腳步未曾放慢……

  語言不通,但心意相連。海韻路上,俄羅斯的友人主動走上前,用簡單的手勢和微笑示意,加入到清理隊伍中。“他清除樹枝后,就默默離開了。”沒有語言,但這份跨越國界的默契與同心協力的溫暖,讓吉陽區旅文局工作人員王磊十分感動。

  身份不同,但信念相通。快遞員、外賣員由平日裡的“城市跑男”變身“救災先鋒”﹔“藍馬甲”志願者活躍在救災一線﹔市民們齊力扶正樹木、清理樹枝,萬眾一心恢復城市功能。

  想盡一切辦法加快重建,對三亞而言,既是責任,也是號令。

  路通了,水來了,電有了,信號滿格!截至8月26日15時,全市22座供水加壓泵站停電導致停水已全部恢復﹔全市電路已恢復線路113條,恢復率72.49%﹔受淹的12個小區已全部恢復。三亞以“時不我待”的勁頭加速掃尾,讓城市運轉更快回歸正軌,讓群眾生活更早恢復如常。

  希望

  同心聚力點亮家園新曙光

  “7.2斤,母子平安!”8月25日10時,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巴基斯坦籍孕婦莫米娜·侯賽因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海南醫院(三亞市婦幼保健院)順利誕下寶寶。“在醫護人員的默契配合下,剖宮產手術很順利。三亞在特殊天氣對孕產婦的保障是全方位的。”

  台風影響時段,三亞31個“台風寶寶”平安降生。“新生”的欣喜,也編織在山海聯動的“生命大救援”之中。

  西島13月齡寶寶誤服紐扣電池,育才山區幼童誤吞硬幣,危急之中,三亞總動員,直升機轉運、多部門應急救援人員冒雨疏通受阻路段、交警警燈在雨夜裡亮起指引道路,爭分奪秒把患兒安全送達醫院,統籌資源多學科高效救治。天色放晴,患兒平安出院的好消息先后傳來。

  韌性之城防有方、治有略、救有力,這座濱海之城正以多元的變化迎接“新生”。

  8月25日11時52分,隨著搭載131名旅客的CZ6699航班(三亞—昆明)從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平穩起飛,宣告台風“劍魚”擦過后,三亞機場恢復正常運行。

  旅客胡欣悅在機場收到了一份來自三亞的暖心禮包——一顆甜甜的椰子、一份裹挾椰風暖意的伴手禮。“台風雖然打亂行程,但三亞的溫暖讓旅途收獲意外的感動。”胡欣悅說,酒店除了免費提供早餐和延遲退房,還提供續住優惠,主動協助免費取消航班預訂。

  8月25日上午10時,沉寂的商圈、超市、農貿市場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熱鬧。“備貨充足,價格實惠,與往日無異。”三亞市民劉霞說。

  狂風暴雨按下的只是“暫停鍵”,城市發展的“快進鍵”卻從未放緩。三亞全市上下擰成一股繩,聚成一股勁,積極“干起來”。

  8月27日,三亞市委主要領導在海棠區指導恢復重建工作時,還特地了解后海旅游區的規劃,走進中免酒店項目現場辦公,推進項目快速復工、盡快建成投產。

  農業農村牽動著很多人的心,能搶一茬是一茬!三亞派出多個技術小組,分赴農業一線指導恢復生產工作,天涯區常年蔬菜基地內,農戶疏通溝渠、全力排澇,農技人員現場指導,幫助作物恢復生長。

  集結聚合力,爭當“校園守護者”。三亞1.2萬余名教育系統干部職工肩扛鐵鍬、手握掃帚,在校園內外細致清淤除障,做好秋季開學准備。

  從市井街巷的煙火重燃,到景區景點的有序開放﹔從市場主體的信心回歸,到八方來客的紛至沓來,三亞始終以“向海而生”的堅韌,將風雨洗禮化為成長養分。

  風雨渾不懼,浪涌志更堅。這就是百折不撓的鹿城,這更是后勁十足的三亞。風雨過后,按下重啟“加速鍵”的三亞,奮進姿態更昂揚。

(責編:劉楊、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