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從“一片萬錢”到“綠色銀行” “兩山”理念在澄邁的生動實踐

2025年09月04日20:31 |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澄邁9月4日電 (記者李學山)坐落於南渡江畔的澄邁縣加樂鎮效古村曾經是一個少為外界所知的小村庄,但從10多年前開始,絡繹不絕的游客紛至沓來,他們的目的隻有一個:除了前來尋訪這裡的沉香文化外,更想知道這個村子是如何依靠著這樣一棵棵看起來不是很起眼的沉香樹而成為遠近聞名的“沉香村”的密碼。

“澄邁香﹒香世界” 國際沉香產業推介會現場。澄邁縣委宣傳部供圖

“每一棵沉香樹都是綠色銀行,我們要讓這個銀行給農民帶來更多的實惠!” 9月1日,在2025 中國﹒澄邁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澄邁香﹒香世界” 國際沉香產業推介會上,效古村雅尚沉香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蔡親信講述了他如何在當地政府“企業 + 合作社 + 農戶”模式支持下,帶領 58 戶村民種植 2000 多畝沉香,年產值超 800 萬元,社員年均分紅 4 萬多元,實現了從“水庫打魚”過窮日子,到蓋起“沉香樓”、開著“沉香車”、養育“沉香娃”的故事。

沉香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價值。澄邁縣委宣傳部供圖

效古村的美麗蛻變,不僅是澄邁大力支持“香業富民” 的縮影,也是“兩山”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澄邁的生動實踐。

一棵樹帶富一個村

“海南沉香,一片萬錢,冠絕天下。”這是業內人士對海南沉香的高度贊譽,短短幾句便揭示了其巨大的經濟價值。但盡管效古村有著種植沉香的傳統,也有很多土沉香樹自然生長,但在1990年之前,當地人卻對沉香的經濟價值幾乎一無所知,僅稱之為白木香樹﹔因沉香不適宜作為燃料,村民們常將其砍伐制成床板等家具,甚至因佔地方而棄之不顧,或者干脆砍掉改種其他農作物。

1993年,在外打工的蔡親信偶然得知,自己家鄉的白木香樹正是名貴沉香的來源。自此,他便開始了對沉香種植與加工技術的深入鑽研。學成歸來后,蔡親信致力於發動村民共同發展沉香產業。他無私地傳授種植技術,並耐心說服村民逐步擴大沉香樹的種植面積。在他的引領下,效古村的沉香產業蓬勃發展,沉香樹成了村民們致富的“黃金樹”。

澄邁縣加樂鎮常樹村300多年的沉香古樹吸引了很多游客。澄邁縣委宣傳部供圖

2013年,蔡親信創立了沉香加工作坊,邁出了產業化發展的第一步。到了2014年,他更是進一步牽頭成立了澄邁加樂雅尚沉香種植專業合作社,涵蓋了沉香種苗的培育、管理、人工造香、加工制品以及超高工藝煉油和銷售等多個環節。如今,該合作社的年銷售額已突破800萬元大關,為當地創造了可觀的財富。蔡親信的加工廠和沉香館也為村裡提供了30多個就業崗位,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穩定增收。

在蔡親信的引領下,效古村共有116戶村民參與了沉香種植,種植面積達到了1500多畝。值得一提的是,村裡的6戶貧困戶也通過種植沉香成功脫貧,走上了致富之路﹔更值得一提的是,村裡每年都會接待數萬游客,有力帶動了村裡和周邊鄉村的第三產業發展。

“沉香樹可以說渾身是寶,不僅能產出珍貴的沉香,其葉片也能制成香茶,而提煉出的沉香精油,市場價高達500元/克……”因為發展沉香產業,不僅效古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入選了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蔡親信也被國家林草局評定為 “沉香土專家”,如今的他說起沉香可謂頭頭是道。

一個產業帶動一個縣

這些年效古村發展沉香產業的歷程,也是澄邁縣踐行“兩山”理念的生動實踐。

作為澄邁縣的主要農林產品之一,沉香產業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積極匯聚沉香產業高端化與集群化發展的關鍵要素,在種植、加工、金融支持、數字化應用以及文旅融合等多領域構建起成熟的產業生態。

2015年5月,澄邁縣政府印發了《澄邁縣大力發展沉香文化旅游產業工作方案》,旨在推動沉香產業年產值達到5億元並持續增加,從而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與此同時,當地圍繞擦亮“中國沉香之鄉”文化品牌,開展了一系列推廣活動,不僅推動沉香文化傳承創新,更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系統提升澄邁沉香品牌價值。

目前澄邁沉香樹種植面積已發展到3萬畝。澄邁縣委宣傳部供圖

從歷史上“一片萬錢”,到如今滿山蔥郁,目前澄邁沉香樹種植面積已發展到3萬畝,同時有18家合作社和42個加工基地,年產值超1億元。但澄邁並未就此止步,而是在持續擴大沉香種植面積的同時,為產業發展注入更多科技含量。

近年來,一系列沉香科研成果在澄邁落地見效,如澄邁文儒鎮的1.2萬畝和加樂鎮的8600多畝沉香種植基地,已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及“兩免兩保”政策,形成全產業鏈,帶動3000余戶種植,人均年增收超2萬元﹔海南省林科院在澄邁縣發現的樹心油沉香品種,有望填補國內高端沉香自然結香技術空白。

“每棵沉香樹都有唯一的電子身份証,記錄種植、造香、採香全過程,以后還要接入區塊鏈技術,實現從種植到銷售的全流程追溯。”目前,澄邁還在構建“一樹一碼一証”溯源體系。澄邁縣林業局局長張泰基說,以數萬畝的種植基地為基礎,當地已經在布局示范產業園,搭建集創意、設計、拍賣、交易和產業化為一體的平台,並推動沉香產業與健康產業、興鄉助農等領域融合,借助海南自貿港政策優勢,探索沉香產品出口退稅等新模式,讓沉香真正成為致富樹。

而為夯實沉香產業發展的人才根基, 9月1日,在2025 中國﹒澄邁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澄邁香﹒香世界” 國際沉香產業推介會上,澄邁一口氣揭牌三大創新平台:海南健康管理職業技術學院沉香產業學院、“中國沉香之鄉”產業聯盟、海南國際沉香產業研究院,標志著澄邁構建起“產學研用”一體化的人才發展生態。全國首屆沉香文創設計大賽成果同步亮相,24位覆蓋育種、加工、鑒定、營銷全產業鏈的專家正式受聘入駐,充分體現澄邁以平台聚集人才、以項目帶動人才的豐碩成果。

一個縣城的大夢想

作為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南遷北歸的“渡口”,澄邁和沉香及東坡文化都有著深厚淵源。

澄邁和沉香及東坡文化都有著深厚淵源。澄邁縣委宣傳部供圖

“蘇東坡是澄邁沉香最好的代言人,讓沉香之香不僅限於物質本身,更承載‘閱己、悅己、越己’的共通哲學,足以跨越歷史、穿越時空、歷久彌香。”澄邁縣委書記盛勇軍表示,蘇東坡“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的人生態度,與沉香“以傷換香、以香換金”的精神特質、“於傷痕處凝結芬芳”的人生智慧高度契合。

“澄邁香﹒香世界” 國際沉香產業推介會現場。澄邁縣委宣傳部供圖

盛勇軍說,當沉香古韻遇上自貿港新程,澄邁不僅僅有跨越歷史、穿越時空的芬芳,更有撬動百億市場的機遇,尤其全島封關運作之后,更有聚集全球要素、配置全球資源、促進產業發展的無限潛力。

他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連續12年穩居海南省縣級行政區首位,也是海南唯一連續2年入選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的澄邁,“雖然是個縣,但絕不僅僅是個縣,而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四梁八柱之一,更是中國與世界互聯互通的國際平台”。“世界沉香看中國,中國沉香看海南,海南沉香看澄邁”,既是國際平台應當扛起的職責使命,亦是時代機遇的精准把握,而沉香作為世界語言,則是最好的聯結物。

海南國際沉香產業研究院揭牌現場。澄邁縣委宣傳部供圖

盛勇軍表示,澄邁將始終堅持“喜香、懂香、用香”發展理念,高品質培育發展土壤、高質量打造產業支撐、高水平推動價值轉化﹔始終堅持以搭建各類平台、找准賽道、創造商業模式為切口,最大程度推動各類優質資源有效整合,用最好的政策來成就企業和人才發展。

目前,澄邁縣今年新增的5000畝種植計劃正加速推進,為實現2030年50億元年產值目標筑牢根基。澄邁縣縣長徐濤表示,“世界長壽之鄉”“中國沉香之鄉”是澄邁的金名片,澄邁將聯合多方力量、拿出多種舉措來不斷擦亮金名片,使之成為澄邁高質量發展的鮮明標識。

海南省鄉村振興促進會沉香專業委員會主任沈汝青說,通過發展沉香產業,澄邁縣走出了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典型路徑,而這也正是“兩山”理念在澄邁的生動實踐。

(責編:吳佔桂、席秀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