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三亞市第二屆鹿城新鋒最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丨最美快遞員選樹候選人系列報道
朱興朝:14年投遞超84萬件包裹 用准時與責任傳遞“快遞溫度”

早上9點,三亞市海棠區林旺鎮的郵政網點內快件已堆積如山,朱興朝穿梭其間,分揀、掃碼、歸類,動作麻利又熟練。這位1982年出生的三亞人,自2011年進入郵政系統,已在快遞崗位堅守14年,累計投遞包裹超84萬件,從一線快遞員成長為網點負責人,用腳步和責任,在三亞的街巷間傳遞著“郵政溫度”。
“當天件必須當天清”,14年堅守准時
“每天的包裹必須當天清完,這是我的工作准則。”朱興朝語氣堅定。14年前,他還是個騎著摩托車在三亞市區奔波的快遞小哥,日均投遞200多件包裹,從居民區到商鋪,每條路的轉角、每個小區的門牌號,都被他牢牢記在心裡。“不用導航,閉著眼都能找到。”他笑著說,老同事帶了他兩三天,市區的路線就摸得透透的。
2018年,朱興朝調至海棠區林旺鎮。新片區的路更寬,但他憑著一股熟門熟路的勁兒,很快融入其中。每年8月,投遞錄取通知書是他最“緊張”的時候。“必須本人帶身份証簽收,少一樣都不行。”今年夏天,一位考生在外地旅游,通知書先到了網點。朱興朝連著打了3個電話,確認考生返程時間后,特意把郵件單獨存放,等對方回來第一時間送上門。“孩子拿到通知書時蹦著道謝,那股高興勁兒,我現在都記得。”
除了錄取通知書,生鮮、急用藥品也是他重點“關照”的對象。“藥品得先打電話預約,生鮮到了馬上送,不能讓人家等。”有一次,一批冷鏈水果因路上延誤,到網點時已臨近傍晚,他騎著電動車跑了5個小區,才把最后一箱芒果送到用戶手裡。
從“跑單”到“管單”,以責任心守護“郵政陣地”
2021年,朱興朝從一線騎手轉任網點負責人,工作內容從“跑單”變成了“管單”:處理申訴工單、協調異常包裹、組織台風天的防護措施……但他依舊保持著一線時的習慣,每天盯完所有包裹派送完畢才下班。
台風“劍魚”來臨,他帶著同事們加固網點門窗、檢查電路,忙到深夜。“網點就是我們的‘陣地’,得守好。”偶爾遇到棘手的投訴,比如包裹破損、派送延誤,他總會第一時間上門調解。“有次用戶反映包裹開封,我們查了物流記錄,發現是中轉時出的問題。上門跟用戶解釋清楚,再幫著申請理賠,人家也就理解了。”
如今,朱興朝的團隊有12名快遞員,他常跟年輕人說:“快遞這行,拼的就是責任心。”每天看著快件從網點出發,又一個個被簽收,他覺得踏實。“14年了,就干了這一件事,干好就行。”
片區“老熟人”,讓快遞服務暖到心坎裡
在林旺鎮,不少居民都認識這位“朱師傅”。早上在早餐店買豆漿,店主會笑著問“今天件多不”﹔送件到小區,大爺大媽會拉著他聊兩句家常。“都是老熟人了,有時候件送晚了,他們還會說‘不急,路上注意安全’。”朱興朝說,這種默契,是14年跑出來的感情。
除了日常派送,朱興朝還會參與公司組織的公益活動。“每年都有,像物流行業的交流活動、社區服務之類的,只要有通知,我們都會參加。”他覺得,這不僅是工作,更是和片區居民加深聯系的紐帶。
夕陽下,網點的快遞車陸續回場,朱興朝又拿起筆,在派送記錄表上認真打了個勾——今天的包裹,又全部送完了。(熊淑婷/文 實習生王忠華 聶夢芳冰/圖)
點擊查看更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