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今年上半年,瓊海潭門吸客84萬人次,休閑漁業總產值破億元

漁旅深融解鎖“吃海”新味

見習記者 王子豪 馮素英 陳美如
2025年09月14日08:16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漁旅深融解鎖“吃海”新味

  在瓊海潭門鎮附近海域,游客在休閑漁船上垂釣。(受訪者供圖)

  “魚上鉤了!”近日,在瓊海潭門鎮附近海域,一艘由潭門休閑漁業碼頭駛出的休閑漁船上傳來“喜訊”。甲板上,游客劉莉手握釣竿,雙眼緊盯抖動的釣線,一陣“拉鋸戰”過后,一條晶瑩剔透的帶魚躍出水面。一旁,船工師傅架爐燒炭,石斑魚、魷魚等時令美味被陸續端上餐桌。

  從“賣漁獲”到“賣風景、賣體驗”,一場深刻的產業蝶變,正在這座千年漁港上演。今年以來,潭門鎮大力引導傳統漁民“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閑漁業走”,在“漁”與“旅”的深度融合中,不僅為游客解鎖了新玩法,更讓漁民們闖出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航路。

  從“遠方客”到“新漁人”

  “雙向奔赴”共繪產業新圖景

  “我們是趕著帶魚季慕名來潭門海釣的,船家非常貼心地為我們准備了冰塊,乘木質漁船出海更是情懷感滿滿。”船剛靠岸,劉莉就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分享了漁獲,“收獲的不僅是魚,船工大哥還為我們科普了‘更路簿’,講述海洋生態保護的知識,下次我會帶上更多朋友一起來體驗。”

  給劉莉留下深刻印象的木質漁船,是海南成源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立國斥資300多萬元改造的海南最大休閑海釣船“瓊瓊海漁休00027”,這艘由205噸木制漁船“變身”而來的休閑漁船,船艙內保留了羅盤、舊漁網等“老物件”,堪稱“海上博物館”。

  是什麼讓一位北京企業家不遠千裡,來到瓊海潭門投身休閑漁業?“偶然的一次海釣活動,我第一次來到西沙海域,真正感受到了什麼叫‘一半是水,一半是魚’。”楊立國說,除了得天獨厚的海釣資源,潭門傳承千年的海洋文化更是令人心生向往,“我們還邀請老船長上船講述潭門漁民的航海故事,讓游客沉浸式感受海上絲綢之路以及更路簿文化。”

  休閑漁業發展如火如荼,千年漁村加快破浪“出圈”。在潭門鎮排港村,12家漁家民宿依港而建,經營者既有“洗腳上岸”的傳統漁民,也不乏像楊立國這樣的“新朋友”。老渡口民宿主理人劉麗自2022年9月初次踏足排港村,便被漁村的淳朴和寧靜所吸引,三年間,她見証了村容村貌的煥然一新,民宿也從一家開到三家。

  “曾經,這裡吸引我的是清澈的海水、干淨的沙灘、成排的漁船,現在建成了休閑漁業碼頭,道路、綠化、路燈等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客人不僅僅是來看海,更能體驗出海垂釣、觀光以及船上烹鮮等漁家生活。”劉麗說,她所憧憬的排港村,不僅僅是一個旅游打卡地,更是一個活態的、可持續發展的漁鄉文化載體。“所以我們在民宿設計中融入了漁船、貝殼等海洋元素,努力為游客留下獨特的潭門印象。我相信這裡會成為一個有顏值、有產業,更有美好未來的地方。”

  從“看天吃飯”到“憑景迎客”

  漁民“上岸”蹚出致富新路

  “你看,在‘小紅書’平台上搜索排港村,內容不多,還是前些年的。再一搜日月灣,差距一目了然。”9月4日,隨著暑假旅游高峰過去,吳淑顯這位放下漁網掌民宿的“新漁民”研究起“私域流量”。“現在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要打響‘排港村’的金字招牌,哪怕隻住一晚,也會讓不少游客愛上這裡。”

  “牧漁晚歌”民宿負責人吳淑顯的父輩都是漁民。他告訴記者,年少時也常跟父親出海打過漁,一走就是十天半個月,收成全看“天”。2021年,聽聞家鄉在建設美麗鄉村,他“一拍腦袋”就回來開了民宿。

  “一開始大伙心裡都在打鼓,祖祖輩輩都是捕魚的,搞旅游、開民宿,能行嗎?”吳淑顯說,潭門鎮組織他們學習成功經驗,並給大家做培訓、講政策,“最重要的是,鎮裡說不是讓我們單打獨斗,而是用‘村集體+企業+漁民’的模式一起干,這讓我們心裡有了底。”

  眼下,每逢旅游旺季和節假日,吳淑顯的民宿基本是滿房,生活上改善不少,也有了更多時間陪伴家人。“以前我們是把魚賣給魚販,現在我們是把美景,把文化‘賣’給游客,每當聽到客人說‘舍不得走’,心裡別提有多自豪。”

  隨著休閑漁業碼頭在村內落成,吳淑顯也有了更多期待:把民宿再升級一下,加入更多漁家元素,讓客人體驗織補漁網,嘗嘗地道漁家菜﹔推出民宿+休閑項目的優惠套餐,讓游客一次“玩個夠”……

  排港村的華麗蛻變,是潭門漁港碼頭從“漁業作業點”轉變為“文旅消費點”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潭門鎮以基層村黨組織為依托,打造“村+合作社+企業投資”的休閑漁業運營新模式。今年上半年,潭門鎮接待人數達84萬人次,休閑漁業總產值突破1億元。在“漁業+旅游”政策引導下,全鎮轉產轉業轉型的漁民已有500余人。

  “我們通過一條‘魚’,串聯起捕撈、體驗、餐飲、銷售等環節,打造‘吃喝玩樂住’一站式服務,讓游客沉浸式感受南海漁家風情。”潭門鎮黨委委員崔川東說,“未來,潭門鎮還將探索潛水、海釣等漁旅融合新模式,讓‘上岸不丟本領’的漁民實現家門口就業,進一步繁榮休閑漁業產業生態。”

(責編:吳佔桂、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