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2025三亞市第二屆鹿城新鋒最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丨最美快遞員選樹候選人系列報道

孔敏:助農1.2萬噸芒果“出島” 7年快遞“鏈”就助農新模式

2025年09月15日17:57 |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小字號

在三亞市申通快遞服務有限公司,孔敏目光卻望向遠處的芒果園。這位從2018年入行的快遞人,不僅用5年時間從一線快遞員成長為申通快遞網絡部經理,更在2023年轉身成為海南三亞果農的“貼心管家”,累計助力1.2萬噸芒果走出海島,用快遞車轍丈量出一條助農增收的暖心路。

7年快遞路:從日均300件到守護“最后一公裡”

“每個包裹都要送到客戶手中,這是本分。”孔敏的快遞生涯始於2018年,最初三天日均派送300件的強度,讓他練就了“看地址就知路線”的本領。他在一線的5年間,累計派送快遞超45萬件,相當於每天在三亞的大街小巷穿梭近20公裡。

2023年轉型網絡部經理后,他的戰場從派送路線轉向了更復雜的“末端服務網”。“現在每天要盯著驛站運營和服務質量,快遞驛站剛興起時,我推動建成了三亞第一家驛站。”孔敏回憶,當時為了說服申通、圓通等5家快遞公司將包裹集中到驛站,最長的一家足足溝通了一年,最短的也用了3天。他帶著團隊與小區物業反復協商,把原本雜亂堆放的保安崗亭,改造成規范管理的快遞驛站,讓“無人管”變成“有人守”。

在同事眼中,孔敏的“秘訣”隻有兩個字:責任。他帶過的近10名新人,都記得他反復強調的話:“聯系上客戶,按要求放好,看似簡單,做好了就是信任。”這種堅守,讓他在職業技能競賽中,以零失誤的實操成績斬獲一等獎。

“快遞+助農”:從快遞車到助農“產業鏈”

2023年芒果成熟季,孔敏在海棠灣的果園裡第一次見到果農發愁的模樣。“當時就想,我們有快遞網絡,為啥不能幫一把?”這個念頭讓他開啟了“快遞+助農”的新嘗試。

他的助農版圖從對接開始:一頭聯系海棠灣等地的果農,摸清金煌芒、貴妃芒的產量和成熟期﹔另一頭對接抖音、快手、拼多多的電商平台,敲定3公斤、5公斤的標准裝箱。“電商賣貨,我們運貨,看似簡單,實則要掐准時間。”孔敏說,他得盯著工人裝車時輕拿輕放,運輸時調控車廂溫度,“晚一天到,口感就差了。”

僅2025年,經他手運出的芒果就達130萬件。在三亞崖州區的果園裡,果農老陳算起賬:“以前芒果熟了愁銷路,現在孔經理公司的車一到,摘下的果子當天就能發走,一畝地多掙3000塊。”如今,從開花到結果,孔敏的手機裡存著20多個果農的電話,哪個果園該摘果了,哪個品種適合發北方,他都門兒清。

1.2萬噸芒果“出島記”:快遞車轍裡的“海島溫情”

“1.2萬噸不是數字,是果農的好日子。”在助農這件事上,孔敏算的從不是“快遞費”,而是“果農的收益賬”。為了讓芒果賣上好價錢,他跟著電商學選果標准,要求工人在裝箱時墊上軟紙,甚至自己開車跟著運輸車隊跑了兩趟,記錄不同地區的到貨時間。

如今,三亞的芒果季裡,孔敏的電話成了“熱線”:果農問“今天能發多少件”,電商問“明天車夠不夠”。他的電話裡裝著的,不僅是帶著清香的芒果,更是一個快遞人對這片土地最朴素的溫柔。

從2018年的第一輛快遞車,到2023年的助農新戰場,當孔敏再次站在芒果園裡,看著滿載的貨車駛離,陽光洒在車身上,也洒在果農笑開的皺紋裡。(熊淑婷/文 實習生王忠華 聶夢芳冰/圖)

點擊查看更多

點擊查看更多

(責編:劉楊、席秀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