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博后村:黨建引領 多維度鍛造鄉村振興“軟”實力

人民網三亞9月19日電 一批村民跟班遠赴外省研學取經、一些鄉親在村裡新開直播間裡開始實戰演練、《博后村志》初稿形成、博后村小康特色郵局即將亮相……連日來,三亞市吉陽區博后村在黨建引領下打出了一套“組合拳”,通過人才培養、文化傳承等多維度系統化提升村庄“軟”實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動力。
跨省取經:黨組織拓展學習平台
9月15日,博后村近20名村民隨“三亞市崖州區學用貫通綜合試點項目”的兩個班次,分別前往山東和浙江開展實地學習。其中,“新奇特優異果蔬”班深入壽光、平度等山東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的田間地頭,親身體驗先進果蔬種植技術﹔“三產融合+康養文旅”班則到安吉余村、臨安指南村等浙江美麗鄉村研學,現場學習民宿運營和業態創新經驗。
博后村村民前往山東和浙江開展實地學習。博后村黨總支供圖
“這幾天的學習收獲特別多,不管是當地農文旅融合的實操案例,還是鄉村特色產業延鏈、壯鏈、補鏈發展的干貨,都特別受啟發。”返鄉大學生黎子嘉在此次學習中如獲至寶。
而這次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學習機會,是博后村黨總支長期堅持和積極對接的結果。今年年初,海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在博后村布點“農民田間學校”,並承接了該項目。村民們“近水樓台先得月”,紛紛提出申請,才有了此次組團式外出研學。
“讓村民們走出去開闊眼界,把先進的理念和經驗帶回來,不斷壯大自己的鄉土人才隊伍,這是我們的初衷。”村黨總支書記蘇少洪說。
數字賦能:直播間落地培育新農人
“短視頻策劃、拍攝和剪輯,電商選品與供應,直播間溝通互動……”說起學習內容,村民羅榮如數家珍。這場在博后培訓基地開展的“互聯網營銷師初級培訓”為期13天,共有40多名村民報名參加,為了不耽誤白天務工,有村民甚至主動要求晚上學習。
“互聯網營銷師初級培訓”在博后村培訓基地開展。博后村黨總支供圖
就在前不久,在吉陽區總工會的支持下,便捷、專業的“博后直播間”順利落地。
“設施有了,人才必須跟上。了解到人社部門有相關項目后,村裡趕緊跟進對接,培訓緊隨硬件落地。”駐村工作隊隊長姜建新介紹,此次參加培訓的村民是新直播間的首批實踐者,希望能快速培育一批本土網絡營銷人才,為村庄的民宿、餐飲和其他特色產品開拓線上銷路,擁抱數字經濟。
文化傳承:村志編纂留住鄉愁記憶
在博后村,有主動擁抱未來的“沖勁”,更有留住記憶的鄉愁。
9月15日,《博后村志》初稿通過了專家評審。據介紹,《博后村志》的撰寫自去年7月正式啟動,歷時一年多的檔案追蹤、田野調查和走訪座談,形成了近20萬字的初稿,包含了鄉村建設、特色經濟、民俗文化等方方面面,系統梳理、全面記載了村庄的發展變遷。
《博后村志》初審會現場。博后村黨總支供圖
“我們黎族隻有語言沒有文字,許多長者訪談資料都是搶救性的。”令參與村志編撰工作的小學老師蘇文賢沒想到的是,在村志撰寫的過程中有省內少數民族文化和黎族語言專家的助力,讓這本“村譜”更厚重、更親切了。
博后村自主設計的郵政紀念封。博后村黨總支供圖
鏈達八方:以郵會友展示鄉村新貌
不僅是人才培育、銘文載史,村庄的文化塑造也在同步進行。
當前,博后村黨總支正與郵政部門密切對接,“博后村小康特色郵局”即將降生,屆時還將首發由村裡自主設計的郵政紀念封和特色明信片。方寸之間盡顯博后村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和發展新貌,這個集郵政服務、文化展示、旅游推廣於一體的特色郵局,不僅可化為博后村與天下賓客緊密相連的紐帶,更能夠與民宿、研學等業態同頻共振,進一步豐富鄉村旅游內涵,提升文化軟實力。
從外出取經到數字賦能,從文化傳承到特色打造,博后村以黨建為引領,以人才為根本,正在通過一系列扎實舉措,讓“軟”實力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硬”支撐,蹚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牛良玉、胡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