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三亞市第二屆鹿城新鋒最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丨最美貨車司機選樹候選人系列報道
鄭樹良:三萬公裡安全路 指尖丈量的 “零事故”記錄

手指按壓輪胎紋路感知石子影響,繩結鬆緊精確到“塞進一根手指”,路邊樹枝搖擺幅度成為側風預警信號——累計行駛裡程突破三萬公裡,三亞貨車司機鄭樹良用一套可量化、可復制的硬核安全操作法,保持從業“零事故”紀錄。
發車檢查:三圈繞行,指尖上的安全預警
每天凌晨五點,鄭樹良的身影總會准時出現在停車場。他首先會彎腰檢查駕駛室腳墊下是否有異物,隨后繞車三圈,進行細致入微的檢查。輪胎紋路中的小石子、氣門芯的細微漏氣、轉向燈光的角度……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在鄭樹良眼中卻是行車安全的關鍵。他常說:“車輪一動,就不能有半點含糊。”
鄭樹良常年運輸易碎玻璃制品。對於滿載玻璃制品的貨車,鄭樹良更是格外小心。每次裝貨時,他都要親自爬上貨箱,用卷尺測量貨物重心是否居中,再用尼龍繩十字交叉固定,繩結鬆緊度嚴格控制在“能塞進一根手指”,確保貨物在行駛過程中不會因顛簸而受損、移位。這種對細節的極致追求,正是他實現“零事故”的重要保障。
行駛中:警惕如哨兵,校門口自動限速30公裡
行駛途中,鄭樹良始終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他的雙眼如同雷達一般,不斷掃描著前方的路況。看到前方貨車突然亮起雙閃,他會立即減速並打開示廓燈,預判對方可能緊急停車﹔經過學校路段時,即使沒有警示牌,他也會自動把車速降到30公裡,以防孩子突然沖出。
鄭樹良常說:“路上的意外就像海邊的浪花,你不知道哪一朵會突然拍過來。”因此,他總是提前做好准備,將所有可能延誤的意外都擋在出發前。通過路邊樹枝擺動幅度即時判斷側風強度這是他常年累月的經驗。這種對路況的敏銳預判和高度警惕,讓他在行駛過程中能夠迅速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重大任務:安全堡壘,提前10分鐘的硬核保障
在2024年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期間,鄭樹良被選中加入交通保障車隊。那段時間,他的貨車成了移動的“安全堡壘”。凌晨四點出發前,他會用測溫槍檢查輪胎溫度﹔每次停靠場館,都要下車繞車一周,確保沒有孩童在車輪旁玩耍。正是這種對安全駕駛的執著追求,讓他總能提前10分鐘抵達目的地,“把可能的意外全擋在出發前”。鄭樹良說道。
這份沉甸甸的安全責任,也源於他肩上的家庭重擔。2024年,鄭樹良從黑龍江來到三亞,投身貨拉拉行業。他一個人支撐著兩位老人和兩個孩子的開銷。讓他倍感欣慰的是,其中一個孩子今年6月即將大學畢業,並計劃報考部隊文職。“孩子懂事,總說想早點工作,減輕我的壓力。”鄭樹良的語氣裡滿是溫情。
當年輕司機請教經驗,鄭樹良指著裡程表說:“安全路不是靠運氣,是一公裡一公裡‘盯’出來的。”三萬公裡“零事故”紀錄背后,是每天重復的硬核操作流程。
談及未來,鄭樹良目光堅定:“計劃再干6年,等家裡負擔再輕些,但只要還干得動,這貨車的方向盤,我就一直握下去。”(熊淑婷/文 實習生王忠華 楊瑩/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