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三亞市第二屆鹿城新鋒最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丨最美貨車司機選樹候選人系列報道
婁玉霞:從家庭主婦到物流骨干 六年30萬公裡零事故譜寫安全經

凌晨四點,4.2米長的貨車旁,婁玉霞的身影已繞車兩圈。指尖劃過輪胎溝槽、燈光線路、剎車盤片,最后在捆扎貨物的繩索上用力一拽——這套從業六年雷打不動的“指尖安檢法”,被她刻進帶教的每個新人心裡:“方向盤沾手前,命就系在眼勤手勤上。”
46歲的婁玉霞,是海南島上鮮見的女性貨車司機。在這個男性主導的行業裡,她憑一股韌勁跑出天地:6年30萬公裡,零責任事故。車輪滾過環島高速的每一寸瀝青,裡程表跳動的數字背后,無聲記錄著風雨兼程。
引擎蓋上的安全課
“姐!方向盤抖得厲害!”2023年8月,新人首單運輸檳榔苗,雙手死死攥住發抖的方向盤。婁玉霞示意靠邊,引擎蓋掀開的瞬間熱浪扑面。她抹了把汗,扳手指向鬆動的發動機支架螺絲:“支架螺絲鬆了,震動就傳進駕駛室。這些細節不摸透,半路會出大事。”這場臨時教學持續了23分鐘。
六年來,她在駕駛座上帶出3名獨當一面的徒弟,獨創“三聽三看”教學法:聽引擎是否“發喘”,看輪胎磨損是否“吃肩”﹔聽貨箱有無“移位聲”,看捆扎繩是否“起毛”﹔聽天氣預報,看路面反光。如今這批學員已成長為物流中堅,那一聲聲“師傅”,成了路上最踏實的回響。
爆胎夜的零事故記錄
今年三月,婁玉霞載著4.2噸鮮果駛往五指山,成箱青果壘成小山,后輪突發的爆裂聲讓貨車瞬間“瘸腿”。車上有貨無法自換備胎,她果斷鎖死車門呼叫救援,等待三小時花費八百元換胎,她卻說:“方向盤上擔著別人的貨,更擔著自家的天。”
這份刻入骨血的審慎,鑄就了從業六年零責任事故的紀錄。
貨箱裡的經濟學
“別人笑我傻,卸貨還幫搬。”婁玉霞正將最后一箱芒果碼進冷庫,工裝后背結滿鹽霜。她總結出“三次驗貨法”:裝車前驗包裝完整性,裝車中驗堆疊平衡度,卸貨前驗簽收單免責條款。更主動協助客戶搬運,意外打開增收之門——三亞某超市經理坦言:“婁姐搬貨時總順手整理貨架,現在我們所有生鮮運輸都指定她。”
“別人卸貨我搭把手,看似耽誤半小時,實則贏回客戶信任鏈。”她擦拭擋風玻璃笑道。這份用心讓收入實現三級跳:從2018年月入4000元,到如今旺季破萬。
從廚房到駕駛室上的家
方向盤后,是一個母親沉默地付出。六年前,為支撐兩個孩子上學費用,她放下鍋碗瓢盆,握起貨車方向盤。生活被切割成循環的裡程:裝貨、趕路、卸貨、充電,日夜無定時。旺季業務劇增時,她毫無怨言配合路線調整﹔裝卸現場,總見她主動搭手,加快周轉效率,保障物流鏈條暢通。“他們懂事,曉得錢來之不易。”提及孩子,這位雷厲風行的女司機眼神柔軟。
“握方向盤的手穩了,家才不會晃。”當晨光鍍亮環島高速,婁玉霞的貨車又匯入車流。(熊淑婷/文 實習生王忠華 聶夢芳冰/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