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關注2025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丨專家建議海南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車制造和貿易樞紐

2025年09月28日18:54 |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海口9月28日電 (毛雷、李學山、牛良玉、余歡)9月28日,2025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專題論壇:海南智能交通創新發展論壇在海口舉行。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飛在做主題演講時建議,海南應依托自貿港高水平開放政策及區位優勢,加快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車制造和貿易的重要樞紐。

張飛認為,海南資源稟賦與高水平開放政策新能源汽車發展樞紐建設的獨特基石。海南作為我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資源稟賦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前,海南全省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62.1%,在全國居於前列,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長期保持在99%左右,綠色低碳生態的底色與新能源汽車的零排放、可持續的發展理念完美契合,讓海南成為展示新能源汽車綠色生活方式的天然窗口,也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宜居和宜業的環境保障。

區位優勢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創造了獨特的發展條件。海南屬於低緯度、熱帶高溫高濕環境,為電池的熱管理、車輛防腐防鏽關鍵技術提供了真實的測試場景,助力技術的突破。海南作為面向東南亞的重要開放門戶,從海南出發,新能源汽車及其零部件進入東盟市場,物流半徑會更短,為拓展海外市場筑牢了地理的根基。

自貿港政策紅利的逐步釋放是驅動樞紐建設的核心動能。海南以制度型開放為核心,持續釋放政策紅利,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要素、降低成本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尤其是未來在封關運作的背景下,政策的疊加效應將會進一步凸顯。

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將會賦能整個產業鏈。這一政策實施四年以來,覆蓋的行業已從最初的糧油、肉類領域向醫藥、珠寶、石化產業拓展,累計獲批試點企業達到122家,加工增值貨值超過100億元。目前這一政策正在加速向新能源汽車領域拓展,企業在海南對於新能源汽車的零部件加工增值30%以后銷往內地即可免征進口關稅,有望明顯降低產業鏈企業的生產成本,由此吸引更多零部件制造整車組裝企業來到海南落地,推動海南本地產業鏈從過去的零散布局向集群發展跨越,為制造樞紐建設提供支撐。

產業鏈重構和未來跨界的融合是樞紐建設的關鍵路徑,現在海南正以全島封關運作為契機,加快構建全產業鏈的布局,推動跨界融合,為全球新能源產業的重構供應鏈提供實踐的平台。

相關數據顯示,海南2024年接待游客超過9720萬人次,旅游總花費超過2040億。當前海南正在推動新能源汽車和旅游業的融合發展,現在環島旅游公路布局智能充電樁,可以推出未來新能源汽車環島智駕和免稅購物,新能源汽車+熱帶鄉村旅游的產品或者服務,進一步擴大市場需求,也可以讓全球游客體驗新能源汽車的優勢,培育更多潛在客戶。

“全球化競爭和合作是海南打造新能源汽車發展樞紐的重要方向,全島封關運作為未來海南打造這一樞紐帶來了新的機遇。”張飛建議,海南可以從三個方面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快現有政策的落地見效,持續完善加工增值免關稅、零關稅、商品清單等政策的實施細則,確保企業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以政策的穩定性增強全球企業投資者的信心。二是強化國際合作和對接,尤其是充分利用海南打造兩個總部基地、兩個樞紐的機遇,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地區的合作,由此推動新能源汽車在標准認証和東南亞國家的對接,共同制定充電接口的標准,解決跨境出行的充電難題,助力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話語權。三是完善全流程配套服務,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測試基地、國際物流樞紐中心廢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為企業提供從研發到生產,從銷售到回收全流程的服務,提升樞紐的綜合服務能力和全球競爭力。

(責編:蔣成柳、席秀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