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三亞市第二屆鹿城新鋒最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丨最美快遞員選樹候選人系列報道
謝文才:從派送員到“問題件管家” 4年深耕快遞業處理超18萬問題件

在三亞申通快遞服務有限公司的謝文才,已在快遞行業深耕近四年。他從依賴導航的派送員成長為片區“活地圖”,一年配送超3萬件包裹﹔調至總部后練出分揀“火眼金睛”,3年累計處理超18萬件快遞分揀及問題件,斬獲2024年三亞“匠心杯”職業技能競賽個人二等獎、團體一等獎﹔更主動帶新人、幫同事處理工傷,用行動在平凡崗位上書寫快遞人的匠心與擔當。
從“導航依賴”到“活地圖”,一線派送練就硬本領
2021年,謝文才一頭扎進快遞行業,成為三亞申通的一名派送員。初入行時,三亞復雜的路況曾讓他犯難,旅游城市路線分散,不少外來游客和老人說不清具體地址,地圖導航也難以覆蓋小巷店面。“剛開始每天靠高德、百度地圖跑,半天才能送完的件,總覺得效率太低。”謝文才說。
為了突破瓶頸,他放棄“紙上談兵”,用最“笨”也最有效的辦法熟悉路線:每天派送時特意留意沿途店面,閑暇時沿著迎賓路等主干道反復踏勘,甚至花兩周時間逐一走遍負責區域的大道,再用半年時間摸清小巷分布。“網上看一百遍地圖,不如實地走一遍。”憑借這份韌勁,他從“導航依賴者”變成了片區“活地圖”,原本半天的派送任務,逐漸縮短到兩小時,一天最高能派送100件包裹,一年下來累計配送超3萬件,從未因地址問題耽誤過包裹時效。
派送中,謝文才還常遇“特殊需求”。有老人說不清具體位置,他就主動聯系其家人確認地址﹔有內陸游客初到三亞不熟悉環境,他耐心溝通引導,甚至到大致區域后電話等候對方取件。“快遞不僅是送包裹,更是送一份安心。”他說。
賽場奪魁顯匠心,分揀台上練出“火眼金睛”
2022年,謝文才從派送一線調至三亞申通總部,負責分揀、問題件處理等工作。新崗位對分揀效率和准確率要求更高,他很快摸索出一套技巧,牢記“三段碼”分揀規則。第一段碼對應三亞市,第二段碼鎖定三亞網點,第三段碼指向三亞網點具體區域,“新人學一兩天就能記住核心碼,但要做到零差錯,還得靠細心。”
分揀時,快遞件多、易滑落,他總比別人多一份留意。小件輕拿輕放,避免滑入其他區域﹔遇到模糊的編碼,當場核對確認,絕不馬虎。這份嚴謹,讓他在2024年三亞市郵政快遞行業“匠心杯”第二屆職業技能競賽中脫穎而出,不僅拿下個人二等獎,還和同事協作奪得團體一等獎。“競賽比的就是速度和准確率,平時怎麼干,賽場就怎麼比,沒什麼竅門,就是練得多、看得細。”
如今,他每天處理200余件快遞分揀及問題件,從地址不詳的包裹核對,到破損件的登記反饋,再到客戶咨詢的耐心解答,每一項工作都有條不紊。“現在雖然少了戶外派送,但更要把好快遞流轉的‘中間關’,不能讓問題件堵在手裡。”
既是“導師”也是“急先鋒”,暖心守護顯擔當
在三亞申通總部工作的三年裡,謝文才不僅做好本職,還主動扛起“傳幫帶”的責任。公司常有新人入職,他手把手教分揀技巧,帶著熟悉“三段碼”規則,“新人剛來時容易記混編碼,我就帶他們多練,一兩天就能上手。”至今,他已帶出兩名新人,都能獨立承擔分揀和問題件處理工作。
謝文才還主動負責同事的工傷處理。今年4月,同事秦師傅在分揀時被快遞砸傷腳,他第一時間送秦師傅去醫院消毒處理,之后又跑了2趟社保局,幫著提交工傷申請、補充証明材料,前后忙了10多天,直到報銷流程全部完成。“大家都是一個公司的兄弟,他不會弄這些流程,我多跑幾趟沒關系。”面對感謝,謝文才總說這是“應該做的”。
從一線派送員到總部“問題件管家”,從賽場奪魁到暖心助人,近四年時間裡,謝文才在快遞行業的崗位上,用腳步丈量責任,用細心守護暢通,用熱忱傳遞溫暖。(熊淑婷)
點擊查看更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