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市番陽鎮國慶文旅主題系列活動啟動

人民網五指山10月3日電 (記者李學山)10月2日,以 “尋跡瓊崖公學、品味黎苗風情、優選番陽農產品” 為主題的五指山市番陽鎮國慶文旅系列活動正式啟幕,來自省內外的160余名游客組成親子家庭,齊聚這片兼具紅色記憶與民族風情的土地,在沉浸式體驗中歡度佳節,感受番陽鎮的獨特魅力與發展活力。
紅色鑄魂,瓊崖公學裡上好愛國主義 “第一課”
活動首站聚焦紅色教育,親子家庭走進瓊崖公學舊址。現場講解教師,結合珍貴史料與鮮活案例,細致講解瓊崖公學從抗戰時期創辦至今的歷史沿革,以及學校培育大批革命志士、助力海南解放事業的紅色故事。
隨后,一場生動的愛國主義主題班會如期開展,來自省委黨校的范曉慧教授通過問答互動、故事分享,引導孩子們感悟革命先輩的奮斗精神﹔“我是神槍手”“支援前線”“無敵戰車”等主題互動游戲,更讓孩子們在趣味參與中深化對紅色歷史的認知,厚植愛國情懷。
游客在瓊崖公學舊址打卡。主辦方供圖
“番陽鎮是一片充滿紅色魅力的土地,踏入番陽的紅色遺址,仿佛穿越了時光的隧道,歷史的硝煙與先輩們的英勇事跡扑面而來。”博主“小飛俠”說,番陽的山水宛如一幅靈動的畫卷,在紅色文化的映襯下,更添幾分厚重與深沉。青山綠水間,仿佛還回蕩著當年革命的號角聲。而孩子們在這自然與歷史的交融中,盡情奔跑、歡笑,他們的純真與這片土地的庄嚴形成了奇妙的和諧。
來自海口的家長陳女士則表示,這樣的紅色教育接地氣、有溫度,能讓孩子真正理解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助農惠民,特色產銷對接點亮鄉村振興 “新圖景”
愛心助農銷售與文創產品展示環節同樣熱鬧。民俗特色產品展架上,來自番陽鎮手藝人制作的黎錦、苗繡、手工包等非遺文創做工精美,包裝山蘭糯米酒、魚茶、虎乳靈芝、椰殼制品等特色產品琳琅滿目,推介員耐心講解每款產品的工藝與文化內涵,吸引不少游客駐足選購。
游客選購番陽特產。主辦方供圖
沿路設攤的脫貧戶與村民,則帶來螞蟻雞、竹筒飯、蜂蜜、椰子、野菜等本地原生態農產品,新鮮的品質與實惠的價格深受青睞。
番陽特產展示。主辦方供圖
據統計,當日農產品與文創產品的銷售額達2萬余元,既拓寬了當地老百姓的銷售渠道,也讓游客帶走了番陽的 “煙火氣”。
民俗共賞,長桌宴與歌舞演繹黎苗風情
正午時分,黎族苗族傳統長桌宴與民俗歌舞活動拉開帷幕。百米長席上,酸湯魚、五腳豬肉、山蘭糯米酒、三色飯等黎苗美食香氣四溢,舞台上演員唱起動人的祝酒歌、跳起歡快共同舞,游客們紛紛加入互動,現場笑聲、歌聲交織,盡顯黎苗風情。
歡樂長桌宴。主辦方供圖
活動期間,番陽鎮還同步啟動“媒體矩陣深度走訪”行動,邀請省、市主流媒體記者及文旅博主,深入番陽鎮雪茄煙葉種植基地、雅麗黎家釀酒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深度走訪。採風團通過實地觀察、座談交流,全方位挖掘當地產業特色,為番陽文旅與產業融合發展助力。
游客在瓊崖公學舊址打卡。主辦方供圖
“這片土地曾見証烽火歲月,如今處處是恬靜祥和的黎苗風情﹔這裡的人們把生活過成了詩——他們會釀醇香的山蘭酒,能做一桌地道黎家菜,歌聲裡藏著古老故事。”漆女士說,在五指山番陽鎮,她和家人觸摸到了課本之外的歷史溫度。
據了解,番陽鎮憑借得天獨厚條件,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雪茄煙葉單體種植基地,煙葉品質達國內先進水平。2023年,全鎮雪茄煙產值達1700萬元,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在青瓜產業方面,番陽鎮依托科學種植與品牌建設,全鎮青瓜年種植約4200多畝,年均產值近5000萬元,“番陽青瓜”以其脆嫩口感與優良品質享譽省內外﹔雅麗黎家釀酒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幫扶帶動,全年累計吸納低收入家庭務工300人次,發放務工工資14萬元,年銷售總額近100萬元。
番陽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以 “紅色+民俗+助農” 模式,既豐富了親子家庭的國慶體驗,更彰顯了番陽鎮以文旅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為當地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李學山、黎小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