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高推行“鄉鎮吹哨、部門報到”機制,提升為民辦事質效
“吹哨”說需求 “報到”解民憂

近日,位於臨高縣東英鎮的臨漁水產養殖項目現場,項目負責人張斌站在剛接通網絡的監控室裡,看著屏幕上實時傳輸的水質數據,臉上滿是舒展的笑容。“半個月前我還在為水、網、土地手續發愁,現在不僅所有問題都解決了,生產設備也順利運轉起來,這效率真是超出預期。”
時間倒回至9月初,在東英鎮政府會議室,張斌帶著項目推進中的難題找到鎮干部。“池塘灌溉需要接入市政水管,生產監控得通網絡,還有部分用地手續沒完善,這些問題涉及多個部門,我們自己跑了好幾次都沒理順。” 聽著張斌的訴求,東英鎮干部當即決定啟動“鄉鎮吹哨、部門報到”機制——這是臨高今年創新推出的新舉措,賦予鄉鎮根據實際需求發起“吹哨”的權力,縣直相關部門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報到”響應。
哨聲一響,各部門迅速行動。臨高縣資規局工作人員立即趕到項目現場,對照用地規劃圖紙逐一核實細節,現場出具審批意見﹔縣科工信局得知項目急需網絡保障,連夜協調通信企業鋪設線路,不到3天就完成網絡接通﹔縣水務局開通綠色通道,壓縮審批流程,原本需要一周的灌溉用水審批,僅用2天就辦理完畢。“每天都有部門工作人員來現場對接,有問題當場溝通、當場解決,這種‘圍著企業轉、盯著問題辦’的服務,讓我們扎根臨高的信心更足了。” 張斌感慨道。
這樣高效的基層治理實踐,不僅體現在企業服務中,也延伸到民生服務中。9月25日,在全國“2025縣(市、區)12345熱線發展大會”上,臨高縣營商環境建設局憑借案例《以 12345熱線支點撬動基層治理現代化升級》,榮獲“縣(市、區)12345熱線新質發展典型案例”獎項。這一榮譽與“鄉鎮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形成雙輪驅動,展現了臨高在基層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果。
實際上,12345熱線與“吹哨報到”機制已實現深度融合,打造獨具臨高特色的治理新范式。通過“熱線集成”,12345平台集中受理群眾和企業的各類訴求,實現 “一號響應”,確保訴求 “件件有記錄、事事有回音”﹔對於熱線平台無法單獨解決的復雜問題,立即啟動“哨件攻堅”程序,由縣委社會工作部根據問題涉及領域精准派單,督促相關部門 “報到”處置﹔同時,建立“黃橙紅”三色預警系統進行“效能監督”,對超時未辦結、辦理效果不佳的事項分級預警,結果直接納入單位年度考核,形成“受理—派單—處置—反饋—監督”的閉環管理。
哨聲雖小,卻能吹到群眾和企業的心坎上﹔熱線雖細,卻緊緊連著萬家燈火。臨高始終以黨建引領推動治理革新,通過“首接負責制”明確部門第一響應責任,“專班現場指導” 確保問題高效處置。目前,“吹哨報到”機制已覆蓋全縣11個鄉鎮,聯動23個縣直部門,累計解決企業發展、民生保障等各類問題200余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