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國慶中秋期間累計接待游客總人數64.88萬人次,同比增長10.3%

這個假期,儋州讓人眼前一亮

記者 吳心怡 見習記者 王澤洋
2025年10月10日08:19 | 來源:海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這個假期,儋州讓人眼前一亮

  國慶中秋假期,儋州海花島旅游度假區海洋樂園,游客們近距離觀賞白鯨與潛水員互動。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元才 通訊員 伍卓千 攝

  游客在海南神沖濱海旅游度假區打卡拍照。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茂 攝

  10月6日中秋夜,儋州海花島旅游度假區上演煙花秀。

  傳統菜品烹飪技藝(東坡肉烹制技藝)展示活動在儋州七裡村舉辦。圖為游客現場觀看廚師烹飪東坡肉。 主辦方供圖

  不少自駕游客沿著環島旅游公路儋州段游玩。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茂 攝

  聽古韻,東坡居儋的故事傳講千年﹔看新潮,街舞少年以絢爛腳步展示青春能量﹔說暢游,沿著一條公路聽濤看海……這個國慶中秋“雙節”假期,儋州市向八方來客展示精彩紛呈的“不同面”。

  儋州圍繞“一人”(蘇東坡)、“一島”(海花島)、“一路”(海南環島旅游公路儋州段)文旅IP,打造豐富多彩的旅游產品和文旅活動。據統計,國慶中秋假日期間,儋州累計接待游客總人數64.88萬人次,同比增長10.3%﹔實現游客總花費約3.9億元,同比增長23.1%。

  古韻 | 東坡文化煥發新生機

  10月7日至8日,濃郁的肉香彌漫在儋州中和鎮七裡村上方,“千年東坡正青春 非遺美食香七裡”2025年傳統菜品烹飪技藝(東坡肉烹制技藝)展示活動在此舉行,儋州本地廚師在現場演示東坡肉從選料到成品的全過程。

  北宋紹聖四年,蘇東坡謫居儋州,將中原文化與東坡肉烹制技藝帶入海南,至今已傳承近千年。儋州東坡肉在承襲古法基礎上,發展出“慢火、少水、多酒”的獨特工藝,2023年12月被列入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從蔥姜處理、豬肉焯水煎制,到加料燒制、隔水慢蒸……活動現場,獲“中國烹飪大師”“儋州十大金牌廚師”稱號的陳生強展示著這門非遺技藝,塊形方正、色澤紅亮、香糯不膩的成品讓在場市民游客贊不絕口。

  本次活動還設置“非遺技藝場景美術寫生”“青年攝影師非遺攝影研學交流”環節,年輕的創作者們用畫筆和相機記錄下東坡肉的制作過程,為儋州打造“東坡IP”增添新內涵。“活動以東坡肉烹制技藝展示為核心,結合咖啡、攝影、繪畫等青年喜聞樂見的潮流元素,推動非遺與現代生活方式跨界融合,有利於推廣東坡文化。”儋州市文化館非遺工作部主任、東坡文化學者陳有濟表示。

  東坡文化是儋州亮眼的文旅名片,儋州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東坡文脈。這個假期,不少“坡粉”為東坡而來,對他們而言,必打卡的一站便是位於儋州中和鎮的東坡文化旅游區。

  這個假期,東坡文化旅游區推出多彩活動和優惠折扣,打造涵蓋漢服體驗、非遺互動、詩詞背誦等十大特色文旅場景,讓“坡粉”一站式體驗東坡文化盛宴。身著襦裙、廣袖的游客穿梭在東坡文化主題場景中,漢服旅拍團隊緊隨其后,用鏡頭定格“穿越千年遇東坡”的浪漫瞬間。舞台區的演藝互動持續升溫,演員們以歌舞、情景短劇等形式再現東坡生平軼事。市集上,東坡詩詞主題的文創產品、儋州特色美食琳琅滿目,攤主們熱情地向游客介紹一樁樁動人的文化故事。此外,在儋州海花島旅游度假區,也有“東坡先生”的身影。《男神東坡》沉浸式演藝在東坡書院與海花島兩地上演,為市民游客帶來“成為東坡先生學生”的奇妙體驗。

  新潮 | 文旅融合擦亮新標簽

  動感的音樂、強勁的節奏、絢麗的舞步、專業的編排……假期裡,2000余名街舞舞者掀起一場街舞熱潮。10月2日至4日,“2025中國(海南)街舞文化周”活動在儋州海花島旅游度假區舉行,吸引了全國各地的街舞運動員及愛好者參與,其中青少年選手佔比達65%。

  賽事帶動消費,“流量”變成“留量”。街舞文化周期間,選手們到東坡書院了解東坡居儋故事,到海花島海洋樂園與人氣海洋“明星”互動,到石花水洞地質公園觀賞五顏六色的石林景觀。 賽事組委會表示,未來將繼續推動街舞與城市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儋州體育IP新標杆。

  詩鄉歌海、千年古郡,這是儋州厚重的文化名片。如今,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有了更多新潮玩法和嶄新地標,文旅“標簽”正被不斷更新。

  10月1日,海南神沖濱海旅游度假區首開區開啟試運營,首日便迎來近2000名游客。“首開區開放六大空間,火山石屋民宿、潮餐廳、汐咖啡、神沖之心、水上活動中心、海上俱樂部。”海南神沖濱海旅游度假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據了解,神沖村是保存完整、具有特色的火山石屋漁村,至今已有400年歷史。海南省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將其“爆改”,依托漁村、海洋、沙灘、紅樹林、古鹽田等資源,打造集濱海度假、海上運動、民俗體驗、文化活動等功能於一體的火山石漁村特色旅游區。

  10月6日至7日,由儋州市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局主辦的“非”常好玩系列文旅活動在當地文化廣場舉行。活動以非遺為媒、以游園為趣、以音樂為引,打造“好看、好玩、好拍、好味”的城市夜間文化消費場景。據統計,兩晚活動共吸引近3萬人次市民游客參與。

  暢游 | 環島旅游公路串聯新風景

  “看著太陽緩緩沉入海平線,岩石與浪花都被鍍上了一層金色。”10月8日下午,站在儋州峨蔓鎮的火山海岸,澄邁游客王女士給出了“不虛此行”的評價——她早就對這片火山海岸心生向往,在假期最后一天約上好友一同自駕而來。

  像她一樣,不少游客選擇在假期尾聲“回歸”自然美景,他們沿著環島旅游公路自駕來到火山海岸,沉浸於黃昏落日的壯美景色中。在龍門激浪,石門化身天然“取景框”,“定格”下游客們的笑臉。在憑欄眺龍觀景台,親子家庭趁著夕陽余暉趕海,石頭下的螃蟹和貝類都被視作大海的饋贈,換來孩子們的陣陣歡呼聲。

  環島旅游公路儋州段像一條“寶石項鏈”,串起了沿途的風車、巨石、激浪、海灣和燈塔等“珍珠”,“一半海水一半火山”的神奇海景讓游客嘆為觀止、流連忘返。“這裡和我以前見過的海很不一樣,海邊的石頭是黑色的,我很喜歡這裡。”來自杭州的小游客車車說。

  作為環島旅游公路首批投入運營的驛站,“儋耳追光”驛站持續推出新業態,為市民游客帶來與眾不同的休閑體驗。趕海尋鮮、槳板追日落等項目讓游客感受大海的多種“打開方式”,盡情享受大海帶來的清涼與歡樂﹔紅樹林探秘、手工標本制作等科普研學內容吸引親子家庭前來打卡,讓孩子們在寓教於樂中明白保護海洋環境的重要性。

  此外,這個假期,儋州各地還因地制宜,陸續推出多樣活動,烘托節日氛圍。“金秋頌歌·獻禮祖國”2025年群眾國慶文藝晚會、“村歌”展演等4場活動在儋州市文化廣場舉辦,吸引眾多市民游客駐足觀看。儋耳追光驛站、雲舍鬆濤、海南熱帶植物園等場所開展5場文化惠民演出,為景區引流聚氣。各景區也推出新穎玩法。海花島“雙倍煙火”點燃節日夜空,雲舍鬆濤·海南中國村推出“喝杯果汁免費游雲舍”等,讓“景區流量”高效變現“經濟增量”,擦亮儋州文旅新名片。

(責編:吳佔桂、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