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海之南·自貿港看收獲丨鐵礦“開花”,向新出發

2025年10月14日15:31 |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小字號

地處海南昌江黎族自治縣的石碌鐵礦,素有亞洲第一富鐵礦之美譽,但到2017年12月,露天資源面臨枯竭,地下開採需要新技術新投入,產量一度腰斬,從400多萬噸降到200多萬噸。

挑戰前所未有,機遇也是前所未有。2018年4月13日,國家支持海南建設自貿港的消息傳遍世界,海南礦業的控股股東上海復星集團、海南海鋼集團開始依托自貿港政策推動單一礦產企業的國際化轉型。

“當時發展定位是戰略性礦產資源,考慮過黃金等有色金屬礦產,綜合考慮過各種成本和發展前景,最后著眼到鋰資源,也是看到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最關鍵的因素是海南自貿港政策。”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滕磊回憶。

2020年海南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印發,不久,海南省“十四五”規劃發布,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石化新材料、現代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陸海空”(南繁、深海、航天)三大未來產業,優化升級清潔能源等優勢產業,不斷提升產業能級。

於是,海南礦業總投資10億多元的2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工廠項目花開洋浦高新區新材料產業園。今年5月,首批合格產品下線,產線全流程打通,從海外進口的鋰精礦,享受自貿港進口原輔料“零關稅”政策。

“我們的目標市場是日韓高端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廠家,來料加工、兩頭在外,享受自貿港簡稅制、低稅率的優勢,疊加產業鏈布局,讓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劉明東說。

為保障氫氧化鋰項目生產所需的鋰礦石供應,2023年海南礦業出資1億多美元從英國上市公司手中購得非洲馬裡布谷尼鋰礦控股權,成為國內少數具備自有優質礦山和先進加工產線一體化優勢的鋰資源上游企業。

跳出昌江並非不要昌江。海礦石碌鐵礦分公司總經理宋永亮指著一塊重達168噸的巨石告訴記者,這是迄今為止國內發現的體積最大、品位最高、質量最重、保存最完好的單體赤鐵礦石,被稱為鎮礦之寶。

“這塊巨石上世紀90年代就發現了,當時需要200多萬元才能從石碌嶺上運下來,還要額外修路架橋。”宋永亮說,“之前也不是不想運下山,而是想不明白運下來干啥,現在省裡縣裡大力發展文旅,我們也要吃上旅游飯。”

露天開採轉地下開採后,海南礦業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固本培元,磁性焙燒項目將鐵金屬回收率提高到85%以上,並且全部尾礦可用作建材原材料銷售,無尾礦排放的綠色礦山建設奠定工業旅游基礎,目前已完成礦業博覽園建設,正申報工業遺址,繼新材料之后,文旅之花也含苞待放。

總監制: 趙  鵬

記  者:周亞軍

策劃文案:周亞軍

出  鏡:周亞軍

攝像后期:孟凡盛

出品

人民日報社海南分社、人民網海南頻道

(責編:蔣成柳、潘惠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