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中外記者聚焦海南高質量發展和自貿港封關運作

2025年10月15日17:55 | 來源:人民網-海南頻道
小字號

見面會現場。海南省新聞辦供圖

人民網海口10月15日電 (記者毛雷、李學山)“請問,海南自由貿易港封關運作准備工作進展如何?”“海南將怎樣吸引並留住高質量的外商投資?”……10月15日上午,海南省新聞辦公室在海口聯合舉辦中外記者見面會,“自貿港建設”和“封關運作”成為整場發布會的專注焦點。

見面會上,海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省委新聞發言人王斌及省財政廳、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省商務廳、海口海關等部門和單位相關負責人向中外記者介紹海南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進展成效和海南自貿港建設成型起勢、即將全島封關運作的相關情況,並現場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自貿港政策制度體系已初步建立

經黨中央批准,海南自由貿易港將於2025年12月18日正式啟動全島封關運作,致力於打造引領中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見面會現場,中外記者對封關運作這一重大進展備受關注。

“‘十四五’期間,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成型起勢,高質量發展態勢日益顯現,開放力度越來越大,產業體系越來越優,發展環境越來越好,群眾獲得感越來越強。”王斌介紹,過去五年,海南緊緊圍繞“三區一中心”戰略定位,推動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成果豐碩,可以概括為“一個標志跨越、四個顯著突破、五個明顯成效”。

“一個標志跨越是指海南自貿港建設從‘順利開局’到‘成型起勢’,進入即將‘全島封關運作’的新階段。”王斌表示,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已初步建立。全國首張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首個放寬市場准入特別措施出台實施,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實施范圍擴大至全島,海南正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新前沿、地區互利合作的新熱土、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新引擎。截至2025年9月下旬,“零關稅”三張清單,進口貨值270.6億元,減免稅款50.9億元﹔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累計內銷110.8億元,免征關稅8.6億元﹔實施“零關稅”藥械申報總貨值2.72億元,減免稅款約3469萬元。

據王斌介紹,“十四五”期間,海南在對外開放、科技創新、重點改革、綠色低碳4個領域均取得顯著突破,在產業體系、基礎設施、協調發展、民生福祉、統籌發展和安全等5個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在見面會上,針對香港商報記者關於海南數據跨境流動優勢的提問,王斌表示,海南積極推動“向數圖強”,數字經濟年產值已突破千億元,在機制建設、法律政策和數據跨境服務方面有保障,在通信基礎設施和先行先試方面有優勢。他提到,海南已建成直達香港的文昌國際海纜,並正加快推進連接香港和東南亞的兩條新增海纜建設,通信基礎不斷夯實。在先行先試方面,海南率先開展“游戲出海”試點,目前已上線414款游戲,並已在全省園區開放包括游戲服務、來數加工、跨境電商等9類經貿場景的數據跨境流動申報服務,為企業參與國際數據合作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通道。

封關各項准備工作已基本就緒

捷克電視台記者重點關注了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的准備進展。

“目前,封關任務整體推進順利,各項准備工作已基本就緒。”海南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副主任王奉利介紹,目前,8個對外開放口岸和10個“二線口岸”基礎設施及查驗設施設備已基本完備,64個反走私綜合執法站進駐運行並配備了專業力量。海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海關智慧監管平台等信息系統建設完成,實現與口岸聯調聯試並始終保持熱備狀態。9月15日,海南已經開展了“二線口岸”試運行工作。

封關后享受“零關稅”的商品涵蓋了幾乎所有的生產設備和原材料

鳳凰衛視記者則重點關注封關運作對企業最直接獲利政策及重點受益產業。

“對企業來講,比較關心成本問題。與海南自貿港相適應的財稅制度體系,有利於降低企業成本,促進相關重點產業發展。”海南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蔡強介紹:“零關稅”政策方面,全島封關運作后,享受“零關稅”的商品增加到約6600個,涵蓋了幾乎所有的生產設備和原材料。進口設備的企業可節省約20%的進口稅收成本。“低稅率”政策方面,生物醫藥、海上風電等超過1100個鼓勵類產業的相關企業,可享受企業所得稅15%優惠政策﹔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相關企業,可享受新增境外直接投資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所有行業的高端緊缺人才均可享受個人所得稅15%優惠政策。

“封關這一舉措將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對外貿易往來產生怎樣的影響?”中國日報記者現場提問。

對此,海口海關黨委委員、副關長、新聞發言人田濤介紹,封關后,海南自貿港將實施更加優惠的“零關稅”政策、更加寬鬆的貿易管制、更加便利的通行舉措以及更加高效精准的監管模式,這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對外貿易增長。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促開放,提升外向型經濟水平。“零關稅”商品范圍將大幅擴大,吸引更多跨境貿易要素在海南集聚,從而擴大整體貿易規模。同時,隨著海關智慧監管平台和中國(海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上線運行,以及口岸智能化設施的全面啟用,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將全面提升。二是強產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企業可充分利用“零關稅”政策與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疊加優勢,在海南開展高端加工制造和高新技術產業。封關后,加工增值達到30%的貨物可免關稅銷往內地,有助於延伸產業鏈條,更好聯通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三是擴空間,開拓多元新興市場。與2020年相比,海南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值已增長4倍,對全省外貿增長貢獻率接近70%。封關運作后,自貿港的優惠政策將更有利於海南拓展新興市場,加快打造面向東南亞的橋頭堡。

“三大吸引力”助力海南成為全球投資的新熱土

面對全球激烈的招商引資競爭,澳門月刊記者尤為關注海南將有何對策,以吸引並留住高質量的外商投資。

“吸引高質量外資,海南依靠的是‘三大吸引力’,即政策制度、產業方向和營商環境。”海南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新聞發言人余翔進一步闡述:首先是政策制度方面,海南提供全國獨有的“雙15%”稅收優惠,以及“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制度體系。封關后,“零關稅”商品稅目比例將大幅提升至約74%,覆蓋約6600項商品,疊加加工增值免關稅等政策,顯著降低企業成本,吸引貿易、制造、加工等領域投資。其次是產業方向方面,海南正構建“4532”現代化產業體系,重點發展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種業科技等新興產業,並打造專業園區和平台,誠邀外資企業參與未來賽道,共享中國消費升級與區域產業鏈發展機遇。最后是營商環境方面,海南建立省領導聯系重點項目“直通車”、國際投資“單一窗口”等機制,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致力於讓外資企業“留得住、發展好”,感受“家的溫暖”與“事業沃土”。“我們有信心,通過這三大優勢的持續釋放,海南將成為全球投資的新熱土。”余翔說。

見面會問答環節氣氛熱烈,中外記者的提問還聚焦海南自貿港的涉外制度集成創新、進出口管理政策制度、與東盟貿易往來等議題。來自美國、捷克、阿聯酋、越南等國媒體的記者,以及部分中央媒體、香港和澳門媒體記者,還有海南省內媒體記者現場參加了見面會。

據悉,見面會結束后,中外媒體採訪團將實地走訪海口、儋州、瓊海、三亞等地,深入探訪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前的政策布局、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產業發展動態及國際合作機遇。

“此次‘中外媒體海南行’既是一次對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籌備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向世界傳遞‘投資中國、投資海南’機遇的重要契機。”活動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中外媒體的鏡頭與筆觸,使海南自貿港在政策創新、產業發展、開放合作等方面的實踐與成果,更立體、更全面地呈現給國際社會,為海南自貿港吸引全球關注與合作注入新動能。

(責編:吳佔桂、席秀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