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瓊劇《黃道婆》亮相第十二屆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
人民網海口10月29日電 10月28日晚,海南省瓊劇院原創瓊劇《黃道婆》在廣西民族劇院成功上演,作為第十二屆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的優秀展演劇目,以其精湛的藝術呈現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贏得滿場喝彩。

演出現場。主辦方供圖
本次活動由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指導,海南藝術職業學院、海南省戲劇家協會協辦,海南省瓊劇院傾力呈現。瓊桂兩地文旅部門、戲劇界人士及來自廣西大學的越南、泰國、印尼等東盟國家留學生到場觀看。
在當晚的演出中,青年演員林艷以其精湛的演技,完美詮釋了黃道婆從少女到宗師的生命歷程。她的表演堪稱“演員與人物的雙向凝視”,從少女黃四娘的決絕淒楚,到一代“先棉”的從容博大,通過細膩的眼神轉換和唱腔變化,將人物三十年的心路歷程刻畫得淋漓盡致。

演出現場。主辦方供圖
演出過程中,劇場內涌動著深沉的情感交流。當黎族阿母拜雅將象征文明火種的吉貝棉籽贈予黃道婆時,當上海童謠與崖州古調在尾聲交織回響時,觀眾們無不為之動容。
廣西著名導演梁中驥評價道:“《黃道婆》猶如穿越時空的織機,將海南與東盟、個人命運與時代敘事緊密相連。劇中‘不是獨佔,而是分享’的理念,道出了真正的文化自信。那枚木錠不僅是信物,更是文明傳遞的火種。”
一位來自印尼的留學生表示:“雖然聽不懂海南話,但演員們的表演深深吸引著我,他們的每個眼神、每個動作都傳遞著豐富的情感,讓我完全沉浸在黃道婆的故事裡。這種跨越語言障礙的藝術感染力,讓我對瓊劇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
從南海之濱到邕江之畔,原創瓊劇《黃道婆》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文化對話。這台承載著七百年文明記憶的精彩演出,正如永不停歇的紡織機,繼續編織著文明交流的錦繡華章。
海南省瓊劇院院長楊濟銘表示:“瓊劇是流淌在海南人血液裡的鄉音,是一門能走進心裡的、活的藝術。《黃道婆》以‘感恩’與‘融合’為核心,生動展現了黎漢一家親的深厚情誼,其‘衣被天下’的精神與當今文明互鑒的時代主題高度契合。”(李學山、劉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