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聚合力 海南千名志願者共護紅樹林
人民網儋州10月29日電 (記者李學山)10月26日下午,一場以“黨建引領聚合力,生態保護謀新篇——淨海灘護生態,尋古碑傳文脈”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在儋州新英灣紅樹林市級自然保護區、周邊村落及洋浦經濟開發區新英灣小學同步開展。

海南大學學生開展開普宣講。許暖供圖
本次活動精准把握“生態+文化”協同發展核心,將其與海南自貿港生態底線要求、林長制國家政策深度融合,明確提出“以生態為基筑牢發展底色,以文化為魂激活歷史記憶”的保護路徑。在黨建引領下,活動有效凝聚政企校社多方力量,推動紅樹林生態守護與古碑文脈挖掘同頻共振,實現全民生態環保意識與文化傳承自覺的同步提升。
當天,“生態+文化”雙軌宣教活動率先拉開帷幕。在新英灣小學,海南大學學生志願者以“紅樹林:濕地生態的守護者與儋州歷史的見証者”為題開展科普宣講,既系統闡釋紅樹林作為“海岸衛士”的防風固沙、淨化海水等生態功能及獨特生長特性,又結合儋州明清時期海防古碑記載,追溯紅樹林與當地漁耕文化的千年聯結。小學生們不時舉手提問,在互動中深化對本土生態與歷史的認知。
與此同時,近岸濕地保護、鳥類多樣性等主題展板前人頭攢動,工作人員結合古碑拓片資料,向參與師生及領導詳解紅樹林濕地的生態價值與古碑背后的海防歷史,引導大家成為“護生態、傳文脈”的宣傳員。
宣教活動推進的同時,新英灣紅樹林市級自然保護區內“淨灘護生態”實踐環節火熱展開。志願者們在工作人員統籌下分為五大組,手持垃圾袋、撿拾夾等工具,沿紅樹林岸線細致清理塑料瓶、泡沫碎屑等各類垃圾。清理過程中,環保專員現場演示垃圾分類方法,教志願者辨別可回收物與有害垃圾,確保生態保護行動落地見效。部分志願者還延伸服務鏈條,走進周邊村落,通過發放圖文手冊、展示紅樹林幼苗標本等方式與村民面對面交流,一方面號召共同抵制向濕地排污、破壞紅樹林的行為,另一方面收集紅樹林古碑民間傳說,為文脈傳承補充一手資料——這種“實踐+調研”的模式,正是儋州“護海養海”理念的生動體現。
“此次活動將黨建引領貫穿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全過程,既讓志願者在實踐中深化了環保理念,更讓大家讀懂了紅樹林承載的歷史文脈。” 海南大學海衛士志願服務隊指導教師饒穎芝表示,作為海南大學重點志願團隊,海衛士志願服務隊未來將持續深化“黨建+志願+生態+文化”模式,聯合更多高校、企業拓展活動覆蓋面,讓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海南的生態文明建設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