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餐飲一條街到海南互聯網信息產業“第一園” 海口復興城的“向數圖強”
人民網海口11月20日電 (記者李學山、孟凡盛)“就在10多年前,這裡還是海口市的高端餐飲一條街,如今,曾經的‘餐桌’變成了‘辦公桌’,‘餐飲街’被‘產業園’所取代,已成為海南省互聯網信息產業‘第一園’﹔2024年,我們整個園區的營收超1600億元,成為海南自貿港高質量發展的標杆引擎。”11月17日,在人民網多語種記者走進海南自貿港看中國式制度型開放採訪活動現場,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產業總經理吳清吉不無自豪地介紹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

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人民網記者 孟凡盛攝
位於海口灣畔的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原本是一個主營高端餐飲娛樂的商業地產項目,曾經在海口小有名氣。2015年底,隨著騰籠換鳥轉型發展思路的確立,互聯網創新創業基地在這裡啟動,以產業孵化為主要方向,吸引了八家國內外知名互聯網孵化機構入駐,培育了海南第一批互聯網創客。與此同時,園區開始導入產業,整合資源,激發創業活力﹔2016年園區與新加坡、美國等開展國際合作,開啟創新創業“加速度”﹔2017年,阿裡巴巴和愛奇藝等龍頭企業入駐……2020年,隨著《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復興城成為海南自貿港建設首批先行先試重點園區之一,發展駛入快車道。
賦能復興城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政府的鼎力支持。依托省、市兩級政府的強大動能,海口市科工信局積極推進復興城改革創新發展,深度服務園區企業,精准破解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全力筑就海口“向數圖強”的數字新高地、發展新標杆。
近年來,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以“一區兩翼”格局(一區為互聯網創新創業基地,二區為國際數字港)為核心載體,立足自貿港戰略,錨定“自貿港先行區、國際總部集聚區、數據跨境流動示范區”三大定位,構建以數字經濟為引領、總部經濟與人力資源服務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聚焦數字貿易、數字智能、國際總部、專業服務四大核心賽道。
憑借前瞻布局,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已獲評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等十余項國家級資質,並挂牌中國海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海口分園、中國(海口)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園,形成“平台+政策+服務+生態”的疊加優勢。目前,園區集聚阿裡巴巴、京東、施耐德、特斯拉等全球領軍企業,累計注冊企業超8000家。

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產業總經理吳清吉(右二)介紹產業園發展情況。人民網記者 孟凡盛攝
復興城的優質載體、完善配套與全流程服務,為企業在此扎根發展提供了全方位保障。這一點,外資企業海南鄧白氏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深有感觸。
2022年,擁有180多年歷史的全球領先的商業決策數據和分析服務提供商鄧白氏落地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復興城作為海南數字經濟的聚集地,是我們連接專業客戶的最佳平台”。鄧白氏中國區相關負責人說,在海南自貿港建設總體方案公布后,大量國際企業希望進入海南,無數本地企業渴望‘出海’,它們都急需一個國際通用的‘信用語言’和‘數據地圖’來掃清障礙。這讓他們看到了巨大的潛在需求。從企業落地園區到開展業務,復興城提供了大量不可或缺的支持,也讓他們感受到了海南良好的營商環境。

鳥瞰海口復興城互聯網信息產業園。受訪者供圖
作為海南自貿港重點園區與數字經濟發展核心區,目前復興城正全力打造“國際數字港”新名片,加速在數字貿易、數字智能等數字經濟領域的布局。園區整合產業發展與生活配套,打造產、學、研、住、商、娛一體化的智慧型國際化產業社區。
吳清吉說,今年是海南自貿港封關運作、擴大開放之年。復興城將依托自貿港制度型開放政策優勢,錨定“向數圖強”戰略方向,構建“3579”產業發展體系:深耕人工智能與大模型、集成電路與信創、數據跨境流動與數據要素三大數字經濟細分賽道,布局五大產業基地、七大服務平台,推動九大生態領域鏈主企業實現根植性發展。力爭到 2030年,實現園區營業收入突破2000億元,注冊企業超 10000 家,集聚各類產業人才超 10000 人,基本建成開放型數字經濟創新高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