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伴随大范围雨雪天气,这个28年来最冷冬天,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体会到入骨三分的寒冷,有关南方是否需要供暖的争议声再起。正所谓,一万个困难也抵不上一个民生,当南方百姓的呼声越来越大时,供暖便成了关乎民生的一件大事。
    一项2万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八成以上人支持南方供暖。那么,实行半个多世纪的“供暖线”该不该重新划定?如何采暖更合理?

百年分界线 一线定南北

    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南方”,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全部区域。新中国成立后,按照有关规定,我国采暖地区一般是累年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气超过90天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南北供暖的分界线是秦岭—陇海线,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室温标准为16℃—18℃。
    事实上,中国南北方分界线已划定102年,最初仅为供作参考用。这条分界线是1908年由中国地学会(即现在的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出发提出。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条线也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的分界带。这种分界线两边的气候差异大,主要意义是对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当地民居建筑起着参考作用。

南方的冷,专家你不懂

专家称南方人习惯湿冷 不宜供暖

    无锡市建筑研究院设备总工程师沈和荣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就提出观点认为,南方人习惯湿冷,供暖可能会引发身体不适。
    “与北方相比,南方供暖时间短,设备建成后使用率低,将造成设备浪费,增加年运行费用。而且对于南方居民而言,已经习惯冬季的湿冷气候,如果突然增加集中供暖,可能导致居民身体的不适应。”沈和荣说。
     专家此番言论立刻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网友纷纷吐槽:“专家太冷血”,“让这位专家来没有暖气的南方过冬。”
·中医名家提示南方冬季湿冷易致多种疾病:

脑卒中、高血压易加重

  •     南方潮湿阴冷的天气,不仅不利于原有疾病的恢复,而且血管收缩,供血不好,像脑卒中、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在冬季都可能加重。

肺炎、哮喘、关节炎多发

  •     气候寒冷,人体抵抗力差,呼吸系统的疾病发病率增高,老人儿童易患感冒、肺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炎这类免疫系统疾病在南方是常见多发病。

人民日报调查:八成网友支持南方供暖

气温持续走低 南方地区该不该供暖?

    “北方冻皮,南方冻骨”。今冬以来,全国平均气温创近28年来最低,南方地区气温持续走低。人民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南方多地居民呼吁尽快实现集中供暖。而人民日报微博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在近2万名参与者中,83%的网友支持在南方地区实行集中供暖,但也有40%的网友担心国家投入难以保证。

  • ·八成网友支持南方供暖
       人民日报法人微博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在近2万名参与者中,83%的网友支持在南方地区实行集中供暖,但也有40%的网友担心国家投入难以保证。
    ·网友调侃:北方人不懂南方的冷
        北方取暖靠气,南方取暖靠抖
        北方同学得瑟,南方同学哆嗦
        "都是南方,湖南和海南能比啊?"
        据说全国唯一一个集“江浙沪包邮”和“集中供暖”于一身的城市只有徐州……
        “天晴,家里比外面还冷;天阴,里外一样冷;下雨下雪,冷得心都缩成一团。老人孩子不停咳咳咳,真受罪!”
        北方人说,外面太冷了,进屋待会吧;而南方人说,屋里太冷了,去外面待会吧。”
        南方人说今天3度好冷,山东人笑了:我们这里零下3度。北京人也笑了:我们这里零下13度。黑龙江人听到哈哈大笑:我们这里零下23度。南方人听完冷笑一声:我说的是室内!好不好!
  • ·南方到底有多冷?记者入室测温度
       人民日报记者6日记者分赴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南昌、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贵阳等南方10个城市,携带温度计,就户外、无采暖家庭、自采暖家庭、集中供暖小区、大型商场、省(市)政府大楼等处气温进行实地测量。
       测量发现,无采暖居民家庭中,平均温度仅为7摄氏度,最高室温12摄氏度,最低室温2摄氏度,武汉等地甚至出现室内温度低于室外的情况。上述室温,普遍低于北方供暖城市室温15摄氏度的标准。
       多数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每年最痛恨的就是冬天:少阳光、多湿冷,要忍受从12月到次年3月的长达130天左右的冬季。
       记者在成都调查时也发现,仅从数字来看,成都的室内温度不算特别低,但是成都的湿度很大,人们会感到格外阴冷。
       而在长沙,进入一月份以来,室外气温一直走低,商场成为温度最高的地点。商场内的气温让人感觉仿佛到了另外一个季节。【详细】

南方供暖部分城市已先行

·武汉 多数居民分散供暖


   目前武汉市供暖的方式基本可分两种,一种是集中供暖,另一种是分散供暖。集中供暖的地区主要是武昌片区以及关山片区,供暖面积600万平方米,覆盖5万户居民,热源是武昌热电公司、青山热电公司。·武汉 多数居民分散供暖
   目前武汉市供暖的方式基本可分两种,一种是集中供暖,另一种是分散供暖。集中供暖的地区主要是武昌片区以及关山片区,供暖面积600万平方米,覆盖5万户居民,热源是武昌热电公司、青山热电公司。
·南昌 探索再生能源供暖


   南昌市全市建筑面积中很小一部分采用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积为100多万平方米。南昌市将8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按建筑物实际应用面积测算,太阳能项目为25元/平方米,地热项目为45元/平方米。
·南昌 探索再生能源供暖
   南昌市全市建筑面积中很小一部分采用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积为100多万平方米。南昌市将8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按建筑物实际应用面积测算,太阳能项目为25元/平方米,地热项目为45元/平方米。
·合肥 部分城区集中供暖


   合肥集中供暖只限主城区、经济开发区、滨湖新区的部分区域。目前覆盖8万多户居民。对集中供暖区域,合肥热电集团作出了居室温度满足采暖不低于16摄氏度、抢修类故障应在30分钟内到达现场等8项承诺。·合肥 部分城区集中供暖
   合肥集中供暖只限主城区、经济开发区、滨湖新区的部分区域。目前覆盖8万多户居民。对集中供暖区域,合肥热电集团作出了居室温度满足采暖不低于16摄氏度、抢修类故障应在30分钟内到达现场等8项承诺。
·贵阳 居民大多自行取暖


   贵阳全市并未采取大规模集中供暖,居民大多自行取暖。贵阳居民目前家中最常采用的取暖方式是空调、电炉、暖风机等电力取暖设备。记者还了解到,某些有条件的居民还在家中自行安装暖气片燃烧煤气取暖,或是安装地暖系统等设备为房屋增温。·贵阳 居民大多自行取暖
   贵阳全市并未采取大规模集中供暖,居民大多自行取暖。贵阳居民目前家中最常采用的取暖方式是空调、电炉、暖风机等电力取暖设备。记者还了解到,某些有条件的居民还在家中自行安装暖气片燃烧煤气取暖,或是安装地暖系统等设备为房屋增温。

南方供暖到底可行吗?

难度1:南方地势复杂 管道建造难

    南方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地形复杂,城镇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如果采取集中供暖,管道等供暖设备建造成本较高,难以实现规模化供暖,即便实现了规模化供暖,高昂的建造成本均摊到每个用户上也是一笔不菲的经济开销。

·难度2:南方建筑设计标准和北方差异大

    若实行大面积集中供暖,则必须对城市管网进行改造,而南方建筑设计标准和北方存在很大差异,为了适应潮湿炎热的气候,在设计理念上南方楼宇建筑更注重通风设计,保暖性能不高,加之南方气候冬季阴冷潮湿无孔不入,难以实现集中供热。

·难度3:南方供暖时间短 设备建成后使用率低

    与北方相比,南方供暖时间短,设备建成后使用率低,将造成设备浪费,增加年运行费用。

·难度4:最大争议是能耗问题

    北京易肯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裁李文捷认为,南方不适合集中取暖,能耗太大。分户采暖完全跟据各家需要控制开关时间;集中采暖一运转就是全时段的,不需要的时候也无法关闭,这中间浪费非常大,再加上系统供暖管道的消耗,总体耗能非常大。

各国冬季取暖高招 瑞典奥地利最环保

芬兰:余热供暖好处多在芬兰,几乎所有的城镇和人口稠密区都实行集中供暖,而集中供暖是通过热电联产方式实现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热电厂利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将水加热并通过密布在城市地下的供暖管道向用户供暖...【详细】
瑞典:取暖随心所欲瑞典是北极周围国家之一,冬季漫长而寒冷,因此供暖是关系到瑞典人生活质量的大问题。瑞典的供暖方式分区域供暖和用户自烧两种。大部分住宅小区和办公楼采用区域供暖,即集中供暖。瑞典的供暖设施大都有室外探测头...【详细】
奥地利:冬季取暖靠太阳奥地利能源比较匮乏,且严重依赖进口,为减少对地质能源的依赖和保护环境,1990年奥地利政府确立了替代能源的发展战略,不断增加太阳能技术研发投资,并鼓励家庭安装太阳能供热供暖设备。...【详细】
韩国:电热膜供暖受欢迎韩国住宅供暖分两种方式:集中供暖和单独供暖。集中又分两种,一是在住宅区设供暖中心,用天然气和柴油为燃料的锅炉产生蒸汽或热水向住户供暖;二是利用发电厂的废热向住宅区域供暖。写字楼和大中型商店等均采用这种集中方式。...【详细】

  • 昵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