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假药:哪些药品属假药、劣药?
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如何辨别假药,现在小编来教各位辨别假药的方法,谨防上当受骗。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
- ●1、假药
(一)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一)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二)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三)变质的;(四)被污染的;(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六)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 ●2、劣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1)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 (2)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3)超过有效期的;(4)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5)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6)其它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不可大意!假、劣药的危害都有哪些?
假药猛于虎
齐二药假药致人死亡、“糖脂宁胶囊”假药致人死亡、田婆婆”使用假药致人严重伤害、齐齐哈尔假药致受害人肾衰竭……近年来,各类药害事件频频发生,令人深感忧虑。面对逝去的生命,我们除了悲愤,反思,更要时刻提高警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假劣要的危害。
假药的危害
- 1、贻误治疗:使用假药,不仅不能治病,而且会掩盖病症,延长病程,常常会因贻误治疗而致病情恶化。
2、产生药源性疾病:使用假药,可能产生药源性疾病,严重者可以致残,如耳聋、失明、大脑迟钝、神智不清、偏瘫等。另外孕妇使用假药可致胎儿畸形、痴呆、智商低下,甚至死胎。
3、影响发育:儿童使用假药,可致发育迟缓,智商下降。
4、中毒:儿童和老年人对一些毒性较大的药品非常敏感,使用某些假药,可致人于死地。
劣药的危害
- 1、含量不合格药品危害:药品中有效成分量小达不到预期疗效,超量则易导致中毒或死亡。
2、超过有效期药品危害:超过有效期后药品质量下降,毒副作用增加。
3、生产工艺所致劣药危害:因生产工艺导致药品重量差异或装量差异、装量不足等不合格药品的,将导致产生毒副作用或失去预期疗效,且对胃产生不良反应。
4、含杂质的药品危害:药品中砷、铅、汞、细菌等限量应控制在百万分之几或零。否则将导致严重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致死。
反思:为何假、劣药如此泛滥?
医药行业历来都被视为“良心行业”。古语道:“心不近佛,不可为医”、“只要世间人莫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药品不是普通商品,而是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商品。但近年来却屡屡曝出由假、劣药引发的药品安全事件,它们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查获成功的欢呼、喜悦,更有令人深思的背后故事,是什么原因导致犯罪分子不惜铤而走险,走向制售假药的深渊?
社会环境
- 急功近利、道德缺失:当前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一些人急功近利、道德缺失,缺乏诚信意识,为了获取不义之财不惜干一些伤天害理之事。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也让一些人心理不平衡而不惜铤而走险。因此,让造假的土壤干涸,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提高全民道德素质,提倡诚实守信。同时,由于药品是刚性需求产品,公众对此关注度很高,这也是人们感觉到假药泛滥的原因之一。
- 法律"温和"难挡造假黑手:制售假药的暴利甚至超过贩卖毒品,而可能受到的惩罚风险与贩卖毒品相比则小得多。全国品牌医药企业联合打假维权协作网负责人赵泽源表示,不少假药案最终却被判决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这直接导致刑罚过轻,造假行为也越发猖獗。
技术制约
- 网络跨越时空打开售假方便之门:利用互联网宣传销售假药是近年来制假售假的一个新趋势。网络使售假行为再也不受空间距离的限制,在一个IP地址发布虚假广告,全世界许多人可能看到了,但执法部门有相对固定的管辖范围,犯罪嫌疑人可以满世界跑,可执法人员却不能。且药监人员发现假药线索后,有关部门要求提供确凿证据才能关闭非法网站,但药监人员仅仅通过网络是无法掌握假药证据的,这给网络打假带来不少困难。
- 专业知识"反其道"助力造假:现在一些假药案有业内人士参与其中,他们用自己的医药专业知识来造假。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假药也"上了档次",甚至其成分也可能符合药品标准,这也给打假带来困难。
铭记:那些牵动人心的“药事”
焦点关注
如何查询是否是假药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首页具有“数据速查”查询入口,可分为“国产药品”“进口药品”“药品生产企业”3个方面,如果输入要查询的内容,就可以显示相关信息,如果数据库当中查询为“无记录”则可能为假药,应该谨慎购买,并向当地药监部门举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址为http://www.sfda.gov.cn)也可登录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网站(http://www.cdr.gov.cn)查询。
买到假药怎么办?
1、送检:把买到的假药送到药品检验所,要求检验,但是这种情况需要送检人出检验费,而且送检的数量也有规定;2、带着假药到当地药品监督管理局去举报;3、可以找3.15消费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