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这一次我们来关注自来水“二次供水”的问题,也就是您家楼顶的蓄水池是否干净。
  当前,城市里的楼越建越高,想要解决高层建筑和低水压区单位居民的用水问题,二次供水必不可少,然而,如何保证自来水入户的“最后十米”是否安全?物业部门是否按照规定定期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消毒?职能部门在监管时又存在怎样的困难?作为普通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

红线虫“入侵”海口民居

    陈先生介绍,该小区楼房已有十多年历史,但是最近一个月来,水质都不太好,甚至出现红色线虫。“有4-5厘米左右,外形跟蚯蚓十分相似,牙签粗,橙红色,很吓人。”开始他没有太注意,直到听邻居说去年小区物业因为供水问题交了罚款,这才引起陈先生的重视,开始怀疑水质有问题。

关于“红线虫”

    红线虫,又称水蚯蚓、丝蚯蚓。一般在居民家下水道、面盆底部等潮湿环境中产生,并不是自来水里产生的虫子。如果二次供水的蓄水池设施管理不善,未能及时清洗,加之受温度、湿度的影响,红线虫便从下水管道中爬出,沿着池壁和自来水管壁爬进用户自来水龙头的出口。尤其是春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适宜红线虫生长,红线虫一般都滋生在拖把、抹布、水池等潮湿的地方,红线虫出现后,它会慢慢蠕动,钻到水龙头里面去。这样就会造成一早打开水龙头,红线虫从自来水中流出来的假象。

  • 提醒:红线虫虽不会对人体有直接危害,但它本身带有的细菌及排泄物能引起人胃肠不适。

海口小区蓄水池卫生触目惊心

海口小区蓄水池卫生触目惊心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海口市区的8个居民小区及写字楼发现,这些单位的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状况堪忧,天台上的蓄水池几乎都可以攀爬上前,且蓄水池的盖子并未上锁,池盖大部分为镀锌铁皮或水泥预制平板盖,不少已经使用多年的盖子锈迹斑斑、破烂不堪,有的小区蓄水池竟然连盖子都没有,直接让蓄水池经受日晒风吹雨淋。

蓄水池内卫生状况差

  •   蓄水池池壁上长满了黄色或绿色的水垢,池内的管道也已经生锈,池底的沉淀物也让人不禁为这里的水质感到担忧。

大部分市民毫不知情

  •   他们仅能从自家水龙头里流出来的自来水是否清彻和有没有异味来对水质做出初步判断,对于小区楼顶蓄水池的卫生状况则很少有人关心。
  • 一、小区未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档案
  • 二、负责供水的物管人员并未持健康证上岗
  • 三、没有取得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
  • 四、多数小区楼顶蓄水池没有上锁

关注二次供水

海口小区二次供水现状

    按照海口市二次供水的相关规定,小区物业部门应每半年定期对小区的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清洁、消毒,之后邀请卫生防疫部门对水质进行检验,并拿到水质检验合格报告。然而,记者走访的情况显示,这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做到位,而物业公司则是百般狡辩。

二次供水设施定期消毒难落实

  •   面对小区二次供水设施定期消毒难落实的情况,记者也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对此事的监管涉及卫生、水务、住建、疾控等多个部门,然而在调查采访后记者发现,在二次供水出现的问题的处理上,不但有相关部门人员、资金缺乏的因素,更关键的原因是各部门职责不明确,管理手段没有落实到位。

人手紧张是面临的客观难题

  •   海口市卫生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海口市供水单位有5000多家,但是截至今年拿到供水卫生许可证明的仅有441家,比例不足一成,说明在二次供水的监管上存在很大的漏洞。这主要和二次供水人力资源紧张和供水单位的不自觉性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人手紧张也是他们面临的客观难题。

二次供水问题处理回应及维权解读

相关单位回应:想管却不知从何着手

    海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与有害因素监测科科长杨浩说,海口二次供水在清洗、消毒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尤其是居民家中用水的微生物指标、感官指标、酸碱度等,容易超标,但是海口的一些物业公司和小区,对蓄水池清洁的意识普遍较差,所以很无奈。
  杨浩说,今年海口市政府已经、投入1400万提升检测用水能力,但是在加强二次供水检测的主动性上,所用人力、物力都不够达到现实要求,现在的检测力度不到20%,愿意主动接受检测的供水单位也寥寥无几。

律师给出专业维权解读

    律师陈洪德说,小区业主维权可以过行政角度,依据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第十四条:二次供水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水质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加强水质管理,定期进行常规检测并对各类储水设施清洗消毒(每半年不得少于一次)。不具备相应水质检测能力的,应当委托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测。如有不符,业主可以主动举报,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城市供水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的罚款。

本网投诉平台

  •   人民网海南视窗也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如果您发现家里的水质不佳,可要求物业出示小区供水单位卫生许可证和小区蓄水池一年两次的清洗、消毒记录,还可以拨打卫生监督电话,36633863;36633852进行举报,或者通过12345政府热线进行反映,也可以向人民网海南视窗投诉举报,维护自身权益。
  • 新闻报料:18907626666;服务热线:68503500
.

    

  • 昵称
  •   

最新留言

  • [山菊花] 不只是海口地区、在儋州白马井镇的住宿楼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