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节日体现饮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及 关爱自然的意义。
    杜牧的《七绝·清明》诗,勾画出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春雨、牧童、酒家,诗人匆匆的步履牵引着清明节的诗情。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则把人们带入另一番节日盛景,如林的店铺、熙熙攘攘的人流、形态各异的车马轿舟,一片忙碌、一派繁华尽在画卷中。
  今天的清明节,依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纪念先人,慎终追远;当我们为逝者祈祷时,也更应该珍惜与亲人的每一次相聚。

清明节,还能做些什么?

    中国人爱过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除了有计时功能外,更重要的是人们赋予了这些节日以一种特殊的价值、特殊的情感内涵和情感需求。 我们现在的社会就像一个拼命奔跑的人,为了物质进步,我们踉踉跄跄、慌不择路,一边跑,一边丢东西,等我们跑到终点,不但发现爷爷奶奶偷偷塞到我们贴身口袋里的祖传宝贝都丢掉了。【详细】

清明节习俗

清明古老习俗:扫墓、踏青、打马球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苏堤清明即事》

  • (宋)吴惟信
  •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

  • (唐)杜牧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的西子湖畔,游人如织。到了傍晚,踏青游湖人们已散,笙歌已歇,但西湖却万树流莺,鸣声婉转,春色依旧。
  •       这首诗写清明小雨这一典型环境中,路上行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中的细雨、行人牧童等景物,构成了一幅明晰的画面。
  • 踏青踏青
  • 拔河拔河
  • 古诗古诗
  • 斗鸡斗鸡
  • 蹴鞠蹴鞠
  • 放风筝放风筝

清明节食材、食俗一览

清明吃"寒食"习俗 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

        清明习俗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在千百年的历史传承中,不断融入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活动,以及民间关于介子推的历史风物传说。寒食节是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的节日>>>详细

食材推荐

  • 五谷粥、鸡
  • 五谷汤、银耳汤
  • 山药、竹笋
  • 荠菜、菠菜

食俗一览

  • 蒸朴籽粿、欢喜团
  • 食薄饼、清明果
  • 清明螺、馓子
  • 枣糕、画卵、青团子
  • 清明节期间,应该注意哪些饮食禁忌,吃哪些食物才最合适呢?看下面图片
  • 清明节距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除扫墓外,其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有机会记得品尝。

祭品“与时俱进”

清明节出行注意事项

适当添衣物防感冒适当添衣物防感冒  清明节前后,早晚温差大,老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很容易患感冒。医生建议,扫墓、踏青时出门不宜过早,不要空腹上路;不要过度劳累,更要注意增添衣物保暖。
慎吃野菜防中毒慎吃野菜防中毒  扫墓、踏青后,剜野菜带回家也成为不少人的选择。医生提醒,市民如果误食有毒的或被污染的野菜,要进行人工催吐,并及时送医院诊治。
踏青防花粉过敏 踏青防花粉过敏 眼下正是花粉传播的时期,花粉飘浮在空中,被人吸入体内后,常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鼻腔及全身发痒等过敏症状。有花粉过敏史的人出游前应带抗过敏的药物,并戴口罩、手套等“防护装备”,要尽量少去踏青。
烧纸钱时护好眼 烧纸钱时护好眼 “扫墓时焚烧纸钱会产生烟灰,易对眼睛造成意外伤害。”烟灰、粉尘入眼,会引起眼部过敏、角膜炎等症状。万一出现症状,要及时用清水洗眼,并到眼科就诊。另外,扫墓时不要戴隐形眼镜。
控制情绪防心病 控制情绪防心病 “清明也是心肌梗塞、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郑州三医院急诊科主任马婉颐提醒,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人,扫墓时要注意稳定情绪,需带上急救药品,身旁最好有亲人陪伴。
清明扫墓踏青要防六伤清明扫墓踏青要防六伤  1.清明祭祖外出物品请带全2.清明祭祖梁上君子要谨防3.清明祭祖防晒防雨不可少4.清明祭祖用火安全最重要5.清明祭祖环境意识要讲究6.清明祭祖文明节俭树新风。【详细】

  • 昵称
  •